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研究路线与框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1 SWOT 分析法 | 第16-18页 |
2.1.1.1 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第17页 |
2.1.1.2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 第17-18页 |
2.1.2 SWOT 模型的分析方法 | 第18页 |
2.1.3 SWOT 分析步骤 | 第18-19页 |
2.1.4 SWOT 模型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2.3.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 第21-22页 |
2.3.1.1 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 第21页 |
2.3.1.2 供给不足 | 第21页 |
2.3.1.3 经营理念滞后,有待创新 | 第21页 |
2.3.1.4 管理体制不顺 | 第21页 |
2.3.1.5 贷款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 | 第21-22页 |
2.3.1.6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薄弱 | 第22页 |
2.3.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 | 第22-23页 |
2.3.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22页 |
2.3.2.2 产权关系与控制关系存在内在矛盾 | 第22页 |
2.3.2.3 风险管理存在难度 | 第22-23页 |
2.3.2.4 业务缺乏创新,产品单一 | 第23页 |
2.3.2.5 包袱沉重,资产质量较低,经营成本过高 | 第23页 |
2.3.3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对策研究 | 第23-26页 |
2.3.3.1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23页 |
2.3.3.2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 第23-24页 |
2.3.3.3 持续推进股权改造 | 第24页 |
2.3.3.4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 | 第24页 |
2.3.3.5 积极推进贷款精细化管理 | 第24-25页 |
2.3.3.6 积极拓展城区业务 | 第25页 |
2.3.3.7 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 第25页 |
2.3.3.8 加强合规风险管理 | 第25-26页 |
2.3.3.9 提高资金结算能力 | 第26页 |
2.3.3.10 构建长效、特色的企业文化 | 第26页 |
3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3.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3.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3.2.1 组织体系的多元化 | 第29页 |
3.2.2 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 第29页 |
3.2.3 财务状况逐步改善,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 第29-30页 |
3.2.4 支农投放不断增加,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 第30页 |
3.2.5 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资金实力明显增强 | 第30-31页 |
3.2.6 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建立 | 第31页 |
4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31-38页 |
4.1 优势分析(S) | 第31-33页 |
4.1.1 历史悠久,根基深厚 | 第31-32页 |
4.1.2 历经变化,适应力强 | 第32页 |
4.1.3 网点众多,服务方便 | 第32页 |
4.1.4 自主经营,机制灵活 | 第32页 |
4.1.5 客户资源丰富 | 第32-33页 |
4.1.6 扎根农村市场,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 第33页 |
4.1.7 在县一级市场占有信贷市场的绝大部分 | 第33页 |
4.2 劣势分析(W, Weakness) | 第33-35页 |
4.2.1 治理欠缺,内控薄弱 | 第33-34页 |
4.2.2 包袱沉重,效率不高 | 第34页 |
4.2.3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 第34页 |
4.2.4 优质客户资源匮乏 | 第34-35页 |
4.3 机会分析(O, Opportunity) | 第35-36页 |
4.3.1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扶持逐步到位 | 第35页 |
4.3.2 经济金融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 第35-36页 |
4.3.3 农村金融改革全面推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 第36页 |
4.3.4 高素质人员的不断充实 | 第36页 |
4.4 威胁分析(T, Threaten) | 第36-38页 |
4.4.1 外部竞争者大量加入,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 第36-37页 |
4.4.2 市场逐步放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增多 | 第37-38页 |
4.4.3 替代产品不断增多 | 第38页 |
5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选择 | 第38-50页 |
5.1 整体战略 | 第38-40页 |
5.2 职能战略选择 | 第40-41页 |
5.3 竞争战略选择 | 第41页 |
5.4 市场定位 | 第41-50页 |
5.4.1 关于城市与农村的再认识 | 第41-43页 |
5.4.1.1 城市与农村的辩证关系 | 第42页 |
5.4.1.2 城乡经济结构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 第42-43页 |
5.4.2 社区金融及其特征 | 第43-44页 |
5.4.2.1 社区金融的内涵 | 第43页 |
5.4.2.2 社区金融的特征 | 第43-44页 |
5.4.3 将农村信用社发展成为社区性银行机构的必要性 | 第44-48页 |
5.4.4 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社区性银行的可行性 | 第48-50页 |
6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实施发展战略的途径 | 第50-55页 |
6.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 | 第50页 |
6.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创新 | 第50-51页 |
6.2.1 服务理念创新 | 第50-51页 |
6.2.2 服务手段创新 | 第51页 |
6.2.3 服务领域创新 | 第51页 |
6.3 建立、完善先进的管理理念 | 第51-52页 |
6.4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机制创新 | 第52-53页 |
6.4.1 实行负债比例管理的营运机制 | 第52页 |
6.4.2 建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 | 第52-53页 |
6.4.3 建立按劳分配、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 | 第53页 |
6.5 建设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