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灵活就业人员 | 第16页 |
2.1.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第16-17页 |
2.1.3 基本公共服务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2.1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第17-18页 |
2.2.2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18-19页 |
2.2.3 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理论 | 第19-21页 |
3 福建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现状及政策 | 第21-26页 |
3.1 福建省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和参保现状 | 第21-22页 |
3.1.1 福建省灵活就业人员规模估算 | 第21-22页 |
3.1.2 福建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现状 | 第22页 |
3.2 福建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情况调查 | 第22-24页 |
3.3 福建省现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政策 | 第24-26页 |
4 福建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26-37页 |
4.1 养老保险制度因素 | 第26-34页 |
4.1.1 参保准入制度 | 第26页 |
4.1.2 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 | 第26-28页 |
4.1.3 养老金待遇计发制度 | 第28-33页 |
4.1.4 地域及险种间的转移接续因素 | 第33-34页 |
4.2 自身因素 | 第34-37页 |
4.2.1 经济收入因素 | 第34-35页 |
4.2.2 主观认识因素 | 第35-36页 |
4.2.3 性别因素 | 第36页 |
4.2.4 身体素质因素 | 第36-37页 |
5 影响福建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7-42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37页 |
5.1.1 内在因素 | 第37页 |
5.1.2 外在因素 | 第37页 |
5.2 样本数据、变量与方法 | 第37-38页 |
5.3 模型分析结果 | 第38-42页 |
6 消除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不良因素的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6.1 完善立法,强化劳动监察 | 第43页 |
6.2 改进准入和征缴转移机制,建立多层次缴费标准 | 第43-44页 |
6.3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参保缴费积极性 | 第44-45页 |
6.4 强化政策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 第45页 |
6.5 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灵活就业群体的扶持政策 | 第45-4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