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火电厂锅炉给水泵的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1页 |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锅炉给水泵结构形式及关联系统 | 第13-22页 |
| 2.1 结构概述 | 第13-17页 |
| 2.2 给水泵相关系统说明 | 第17-2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 第3章 锅炉给水泵运行出力参数优化改进 | 第22-33页 |
| 3.1 锅炉给水泵流量参数的优化改进 | 第23-24页 |
| 3.2 给水泵的流量和扬程运行参数的优化方法一 | 第24-26页 |
| 3.3 给水泵的流量和扬程运行参数的优化方法二 | 第26-27页 |
| 3.4 给水泵的流量和扬程运行参数的优化方法三 | 第27-28页 |
| 3.5 锅炉给水泵运行参数优化设计实例 | 第28-3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给水泵汽蚀性能参数优化改进 | 第33-44页 |
| 4.1 给水泵的汽蚀现象及危害 | 第33页 |
| 4.2 提高给水泵抗汽蚀性能的常用方法 | 第33-35页 |
| 4.3 给水泵高抗汽蚀性能优化设计改进 | 第35-43页 |
| 4.3.1 给水泵采用诱导轮来解决汽蚀问题的诱因及意义 | 第35-36页 |
| 4.3.2 诱导轮抗汽蚀原理分析 | 第36-37页 |
| 4.3.3 诱导轮设计计算程序 | 第37-39页 |
| 4.3.4 与诱导轮匹配的首级叶轮的设计 | 第39-43页 |
| 4.3.5 给水泵现场运行状况 | 第4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锅炉给水泵的出力匹配与节能降耗 | 第44-59页 |
| 5.1 解决锅炉给水泵出力匹配问题的几种措施 | 第45-48页 |
| 5.1.1 改变给水泵出口管路特性 | 第45页 |
| 5.1.2 改变给水泵的特性曲线 | 第45-48页 |
| 5.2 高效节能型变频调速锅炉给水泵 | 第48-52页 |
| 5.2.1 原理及性能特点 | 第48-49页 |
| 5.2.2 给水泵在不同调节方式下特点比较 | 第49-50页 |
| 5.2.3 给水泵几种调速方式节能数据对比 | 第50-52页 |
| 5.3 330MW 火电机组变频调速锅炉给水泵节能范例 | 第52-58页 |
| 5.3.1 项目工况参数 | 第52页 |
| 5.3.2 技术原理及适用领域 | 第52-53页 |
| 5.3.3 变频改造前后给水泵组能耗情况对比 | 第53-56页 |
| 5.3.4 给水泵组各设备改造实施方案 | 第56-5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