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四、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城市社区多元主体治理的概念及理论阐述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18-23页 |
一、 城市社区 | 第18-19页 |
二、 社区治理 | 第19页 |
三、 社区多元主体 | 第19-23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一、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3-25页 |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昆明市江北社区治理现状 | 第28-40页 |
第一节 昆明市江北社区的基本概况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昆明市江北社区治理的历史沿革与成就 | 第29-35页 |
一、 昆明市江北社区治理的历史沿革 | 第29-32页 |
二、 昆明市江北社区治理成就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昆明市江北社区现有参与主体间的关系 | 第35-40页 |
一、 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 第35-36页 |
二、 居民委员会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 | 第36-37页 |
三、 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 | 第37-38页 |
四、 居民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 第38-39页 |
五、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昆明市江北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0-54页 |
第一节 昆明市江北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6页 |
一、 江北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 | 第40-43页 |
二、 江北社区治理主体单一化,现有主体间互动不足 | 第43-44页 |
三、 江北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 第44页 |
四、 江北社区自治功能缩小化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昆明市江北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6-54页 |
一、 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影响 | 第46-47页 |
二、 社区多元主体发育不足,多元主体间利益诉求存在差别 | 第47-49页 |
三、 社区服务建设滞后制约着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 第49-51页 |
四、 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不健全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改善昆明市江北社区治理的相关对策 | 第54-65页 |
第一节 转变传统管理观念,重组江北社区管理组织结构模式 | 第54-57页 |
一、 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增强多元主体参与的认同感 | 第54-55页 |
二、 重组江北社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组织结构模式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培育江北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理顺相互间关系 | 第57-59页 |
一、 培育江北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 | 第57-58页 |
二、 理顺多元主体间关系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加强江北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 第59-61页 |
一、 规范政府在江北社区服务中的介入尺度 | 第59-60页 |
二、 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 第60页 |
三、 完善江北社区公共服务资金运行机制 | 第60-61页 |
四、 提高参与江北社区公共服务的积极性 | 第61页 |
第四节 构建江北社区多元参与主体合作机制 | 第61-65页 |
一、 从制度层面逐步完善江北社区的各项政策法规 | 第61-62页 |
二、 建立协调有力的江北社区运行领导机制 | 第62-63页 |
三、 拓宽江北社区运行的资金来源渠道 | 第63页 |
四、 完善对多元主体的监督机制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