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0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我国传统能源短缺 | 第12-13页 |
1.1.2 环境污染严重 | 第13-15页 |
1.1.3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 第15-16页 |
1.1.4 昆明地区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可行性大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发展概述 | 第17-34页 |
1.2.1 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状况 | 第17-25页 |
1.2.2 太阳能储热方式和储热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5-32页 |
1.2.3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1.3 本课题选题依据 | 第34-35页 |
1.4 前期研究成果及问题 | 第35-36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 第36-38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38-39页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第二章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的研究方法 | 第40-44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40页 |
2.2 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热效率测定实验的方法及手段 | 第40-44页 |
2.2.1 集热系统日有用得热量和升温性能实验方法与计算 | 第40-43页 |
2.2.2 储热水箱保温性能实验方法与计算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热效率研究 | 第44-54页 |
3.1 系统构成 | 第44页 |
3.2 系统运行原理 | 第44-47页 |
3.3 设备规格 | 第47-50页 |
3.2.1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规格 | 第47页 |
3.2.2 储热水箱规格 | 第47-48页 |
3.2.3 TMS智能控制柜规格 | 第48页 |
3.2.4 集热循环水泵规格 | 第48-49页 |
3.2.5 管道规格 | 第49页 |
3.2.6 设备的关联性及工艺流程 | 第49-50页 |
3.4 工程应用设计 | 第50-54页 |
3.4.1 集热系统集热面积计算 | 第50页 |
3.4.2 循环泵的型号 | 第50-52页 |
3.4.3 补水电动阀的确定 | 第52-53页 |
3.4.4 太阳能集热器与遮挡物间距计算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热效率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54-78页 |
4.1 内聚光热管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54-64页 |
4.1.1 集热效率实验研究 | 第54-61页 |
4.1.2 集热效率影响因素实验 | 第61-64页 |
4.2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保温性能研究 | 第64-66页 |
4.2.1 实验步骤与结果 | 第64-65页 |
4.2.2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5-66页 |
4.3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电加热方案研究 | 第66-68页 |
4.4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供水状况研究 | 第68-73页 |
4.4.1 实验步骤与结果 | 第68-70页 |
4.4.2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70-73页 |
4.5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保证率研究 | 第73-74页 |
4.6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总能耗研究 | 第74-75页 |
4.7 内聚光热管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加热速度实验研究 | 第75-76页 |
4.8 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78-88页 |
5.1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年收益 | 第78-80页 |
5.2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投资回收年限 | 第80-81页 |
5.3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减排效益 | 第81-82页 |
5.4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 第82-84页 |
5.5 内聚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 | 第84-85页 |
5.6 小结 | 第85-8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2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