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7-20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1.2.1 研究对象界定与研究假设 | 第8-9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研究意义与研究设计 | 第10-11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4.1 消息来源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2 争议性事件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1.5.1 消息来源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1.5.2 争议性新闻事件研究 | 第18-20页 |
2 事件概述及主要变量操作 | 第20-27页 |
2.1 案件概述 | 第20-22页 |
2.1.1 “李某某案”简介 | 第20-21页 |
2.1.2 案件确定标准 | 第21-22页 |
2.2 抽样方案 | 第22-27页 |
2.2.1 样本采集 | 第22-23页 |
2.2.2 消息来源识别 | 第23-24页 |
2.2.3 主要变量操作标准 | 第24页 |
2.2.4 类目建构 | 第24-25页 |
2.2.5 编码表 | 第25页 |
2.2.6 编码与信度检验 | 第25-27页 |
3 数据分析 | 第27-43页 |
3.1 消息来源分布状况 | 第28-31页 |
3.2 消息来源被处理方式 | 第31-32页 |
3.3 消息来源获取渠道 | 第32-34页 |
3.4 新闻来源分析 | 第34-36页 |
3.5 文章意图分析 | 第36-37页 |
3.6 匿名消息来源使用状况分析 | 第37-39页 |
3.7 媒体对“李某某事件”报道的议程流变 | 第39-43页 |
3.7.1 媒体对“李某某案”报道的概述 | 第39-40页 |
3.7.2 李某某案的信源变化三个阶段 | 第40-43页 |
4 研究发现 | 第43-50页 |
4.1 过多使用网络消息来源 | 第43-45页 |
4.2 滥用匿名消息来源 | 第45-47页 |
4.3 娱乐化现象严重 | 第47-50页 |
5 对争议性事件新闻报道的思考 | 第50-57页 |
5.1 他山之石——借鉴西方新闻界关于匿名消息来源使用的规定 | 第50-51页 |
5.2 理念坚守——新闻报道坚持平衡报道原则 | 第51-53页 |
5.3 业务操作——多消息来源互相验证与核实 | 第53-54页 |
5.4 正确把握新闻娱乐化的“度” | 第54-57页 |
6 结语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