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8页 |
1.2 该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研究拟解决问题 | 第10-12页 |
第2章 纵横恣肆的释义与哲学渊源 | 第12-26页 |
2.1 纵横恣肆的释义与思想渊源 | 第12-14页 |
2.1.1 纵横恣肆的释义 | 第12-13页 |
2.1.2 思想渊源 | 第13-14页 |
2.2 纵横恣肆笔墨精神在笔墨发展轨迹的定位 | 第14-16页 |
2.3 传统画学思想与恣肆笔墨精神关联 | 第16-26页 |
2.3.1 纵横恣肆笔墨与气韵生动 | 第16-19页 |
2.3.2 纵横恣肆用笔追求 | 第19-21页 |
2.3.3 纵横恣肆与形神 | 第21-22页 |
2.3.4 纵横恣肆笔墨追求与逸品审美趣味 | 第22-23页 |
2.3.5 纵横恣肆笔墨是对性灵抒发 | 第23-26页 |
第3章 石鲁纵横恣肆的笔墨形态分析 | 第26-40页 |
3.1 石鲁用笔用墨个性特点浅析 | 第26-34页 |
3.2 石鲁山水画中纵横恣肆笔墨形态分析 | 第34-37页 |
3.3 石鲁性情对他纵横恣肆的笔墨发挥影响 | 第37-38页 |
3.4 “以情感受生活”对恣肆笔墨形态表达 | 第38-40页 |
第4章 石鲁笔墨纵横恣肆的成因考究与其的绘画思想分析 | 第40-56页 |
4.1 石鲁所处时代思潮及文化背景 | 第40-42页 |
4.1.1 石鲁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40-41页 |
4.1.2 鲁迅文艺思想对他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 石鲁的绘画美学思想 | 第42-45页 |
4.2.1 纵横恣肆笔墨形态里的真善美 | 第42-43页 |
4.2.2 以神造型绘画造型观主导下的笔墨形态分析 | 第43-45页 |
4.3 石鲁笔墨纵横恣肆的成因 | 第45-56页 |
4.3.1 把握传统 | 第45-47页 |
4.3.2 石涛对石鲁影响 | 第47-52页 |
4.3.3 极富个性书法对于其纵横恣肆画风影响 | 第52-54页 |
4.3.4 纵横恣肆的笔墨形成的途径——石鲁先生的写生观 | 第54-56页 |
第5章 石鲁纵横恣肆笔墨对长安画派及当代中国画笔墨风格启示 | 第56-66页 |
5.1 石鲁笔墨精神及长安画派艺术道路在20世纪绘画史上的重估 | 第56-58页 |
5.2 石鲁对长安画派艺术创作的影响 | 第58-61页 |
5.3 长安画派艺术道路与中国传统画学思想的融通与创新 | 第61-63页 |
5.4 石鲁纵横恣肆的笔墨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和价值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