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镁及镁锂合金 | 第11-13页 |
1.1.1 镁的基本性质 | 第11-12页 |
1.1.2 镁锂合金的性能特点 | 第12-13页 |
1.2 镁锂合金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镁锂合金的研究历史 | 第13-15页 |
1.2.2 镁锂合金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镁锂合金的强化机制 | 第18-21页 |
1.3.1 固溶强化 | 第18页 |
1.3.2 细晶强化 | 第18-19页 |
1.3.3 析出强化 | 第19-20页 |
1.3.4 弥散强化 | 第20页 |
1.3.5 复合强化 | 第20-21页 |
1.4 合金元素在Mg-Li合金中的作用 | 第21-26页 |
1.4.1 Al元素的影响 | 第21-22页 |
1.4.2 Zn元素的影响 | 第22-23页 |
1.4.3 Ca元素的影响 | 第23-24页 |
1.4.4 Mn元素的影响 | 第24页 |
1.4.5 Ag元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1.4.6 Cu元素的影响 | 第25页 |
1.4.7 稀土元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1.5 镁锂合金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1 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2 在交通运输工具中的应用 | 第27页 |
1.5.3 在电子器材中的应用 | 第27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1页 |
1.6.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方法 | 第31-43页 |
2.1 合金成分设计与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2.1.1 合金成分设计 | 第31-33页 |
2.1.2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33-34页 |
2.2 工艺路线与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34-35页 |
2.3 制备工艺 | 第35-39页 |
2.3.1 吸铸模具的设计及应用 | 第35-37页 |
2.3.2 合金的熔炼 | 第37-38页 |
2.3.3 轧制 | 第38-39页 |
2.4 显微组织分析及性能测试 | 第39-43页 |
2.4.1 合金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 第39页 |
2.4.2 XRD衍射分析 | 第39-40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EDS)分析 | 第40页 |
2.4.4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40-41页 |
2.4.5 室温力学性能测试 | 第41页 |
2.4.6 显微硬度测试 | 第41-43页 |
第三章 Al-Si合金对镁锂合金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59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铸态合金显微组织 | 第43-51页 |
3.3 铸态合金力学性能 | 第51-56页 |
3.3.1 室温拉伸性能 | 第51-53页 |
3.3.2 断口形貌分析 | 第53-55页 |
3.3.3 显微硬度分析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轧制态下Al-Si合金对镁锂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71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轧制态合金显微组织 | 第59-63页 |
4.3 轧制态合金力学性能 | 第63-68页 |
4.3.1 室温拉伸性能 | 第63-65页 |
4.3.2 断口形貌分析 | 第65-66页 |
4.3.3 显微硬度分析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1-73页 |
5.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