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疏肝解郁清热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郁热证临床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理论研究第12-25页
    1. 慢性萎缩性胃炎古代中医文献研究第12-14页
        1.1 病名溯源第12页
        1.2 病因第12-13页
        1.3 病机第13-14页
        1.4 辨证论治第14页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进展第14-18页
        2.1 病因病机第14-15页
        2.2 治疗方法第15-18页
    3.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第18-25页
        3.1 流行病学第18-19页
        3.2 病因第19-22页
        3.3 治疗第22-24页
        3.4 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5-42页
    1. 病例选择第25-28页
        1.1 西医诊断标准第25页
        1.2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第25-26页
        1.3 中医诊断标准第26页
        1.4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第26-27页
        1.5 终止标准第27页
        1.6 脱落标准与脱落病例的处理第27-28页
    2.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第28-31页
        2.1 病例来源第28页
        2.2 病例分组第28页
        2.3 用药选取及方法第28页
        2.4 用药疗程观测点及服药期间注意事项第28-29页
        2.5 观察指标第29-31页
        2.6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31页
    3. 研究结果第31-42页
        3.1 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的比较第31-32页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第32-33页
        3.3 两组患者各症状疗效比较第33-38页
        3.4 病理积分疗效评定第38-40页
        3.5 病理疗效评定第40-41页
        3.6 安全性指标评定第41页
        3.7 脱失病例原因分析及处理第41-42页
第三章 讨论第42-51页
    1. 疏肝解郁清热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依据第42-43页
        1.1 肝与脾胃生理上的联系第42页
        1.2 肝与脾胃病理上的联系第42页
        1.3 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为其基本病因第42-43页
        1.4 肝胃郁热为CAG的常见病机第43页
    2. 疏肝解郁清热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运用第43-44页
        2.1 疏肝解郁清热为基本治则第43-44页
        2.2 随证变通第44页
    3. 疏肝解郁清热法之组方及方解第44-48页
        3.1 组方中单味药药效及现代药理研究第44-47页
        3.2 方解分析第47页
        3.3 组方特点第47-48页
        3.4 慎饮食,调畅情志在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第48页
    4. 疏肝解郁清热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机制第48-49页
        4.1 抗微生物的感染第48页
        4.2 调节胃肠动力第48-49页
        4.3 调节免疫第49页
        4.4 保护胃黏膜屏障、改善微循环第49页
        4.5 抗肿瘤第49页
    5. 研究结果分析第49-50页
        5.1 临床总疗效分析第49页
        5.2 临床各症状疗效分析第49页
        5.3 胃镜病理疗效分析第49-50页
    6. 问题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药3号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徐景藩辨证论治结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