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1页 |
2.1 农户小额信贷的定义与特征 | 第16-17页 |
2.2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 第17-18页 |
2.2.1 信用风险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信用风险的特征 | 第17-18页 |
2.3 国外典型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18-21页 |
2.3.1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经验 | 第18页 |
2.3.2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经验 | 第18-19页 |
2.3.3 国外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 第19-21页 |
3 JX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分析 | 第21-29页 |
3.1 JX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3.2 JX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 第22-25页 |
3.2.1 经济体制的因素 | 第23页 |
3.2.2 政府行政干预 | 第23-24页 |
3.2.3 小额信贷无需抵押或担保 | 第24页 |
3.2.4 农户信用观念淡薄 | 第24页 |
3.2.5 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一致 | 第24-25页 |
3.3 JX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25-27页 |
3.3.1 贷款人信用的事先控制 | 第25-26页 |
3.3.2 多措并举控制与降低信用风险 | 第26-27页 |
3.3.3 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和足额拨备 | 第27页 |
3.3.4 将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 第27页 |
3.4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4 建立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信用Logistic评分模型 | 第29-41页 |
4.1 信用评分的定义及发展 | 第29-30页 |
4.2 信用评分对小额信贷评估的意义 | 第30页 |
4.3 JX农村信用社建立小额信贷信用评分Logistic模型 | 第30-38页 |
4.3.1 计量方法的选择 | 第30页 |
4.3.2 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4.3.3 样本介绍 | 第31-32页 |
4.3.4 指标选择 | 第32-33页 |
4.3.5 实证分析 | 第33-36页 |
4.3.6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4.4 Logistic模型在农户信用评分体系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4.5 农户信用评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第40-41页 |
5 JX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贷后信用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41-45页 |
5.1 完善银行内部管理体制 | 第41-44页 |
5.2 构建农户信用体系 | 第44-4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结论 | 第45-46页 |
6.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