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关于分拆上市动因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关于分拆上市绩效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本文框架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本文框架 | 第18-20页 |
2 分拆上市的理论概述 | 第20-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资本收缩 | 第20-21页 |
2.1.2 分拆上市 | 第21-22页 |
2.2 分拆上市的动因 | 第22-24页 |
2.2.1 专注核心业务 | 第22-23页 |
2.2.2 进行市值管理 | 第23页 |
2.2.3 拓宽融资渠道 | 第23页 |
2.2.4 扩大市场份额 | 第23-24页 |
2.3 分拆上市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27页 |
2.3.1 市场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页 |
2.3.2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27页 |
2.4 分拆上市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4.1 管理效率理论 | 第27-28页 |
2.4.2 筹资策略理论 | 第28页 |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8-30页 |
3 同方股份分拆同方泰德上市的背景介绍 | 第30-42页 |
3.1 同方股份分拆同方泰德上市的环境 | 第30-33页 |
3.1.1 楼宇自动化系统行业概况 | 第30-31页 |
3.1.2 分拆上市双方的企业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3.2 同方股份分拆同方泰德上市的动因 | 第33-38页 |
3.2.1 专注核心业务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 第33-34页 |
3.2.2 传递价值低估信号提升公司总体市值 | 第34-35页 |
3.2.3 拓宽融资渠道以缓解现金流压力 | 第35-37页 |
3.2.4 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 第37-38页 |
3.3 同方股份分拆同方泰德上市的过程回顾 | 第38-42页 |
3.3.1 选择经营管理相对独立的同方泰德为分拆上市对象 | 第38-39页 |
3.3.2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将香港联交所作为上市地 | 第39-40页 |
3.3.3 采取公开发售和配股相搭配的方式发售股票 | 第40-41页 |
3.3.4 根据同类公司估值水平确定发行价格 | 第41-42页 |
4 同方泰德分拆上市前后的绩效变化及其成因 | 第42-62页 |
4.1 同方泰德分拆上市前后市场绩效的变化 | 第42-46页 |
4.1.1 股价平稳上涨 | 第42-43页 |
4.1.2 市场占有率提高 | 第43-46页 |
4.1.3 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 | 第46页 |
4.2 同方泰德分拆上市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 | 第46-56页 |
4.2.1 成长能力长期表现良好 | 第46-48页 |
4.2.2 盈利能力长期呈现稳中渐增 | 第48-51页 |
4.2.3 营运能力长期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 第51-53页 |
4.2.4 偿债能力短期得到改善但长期改善不明显 | 第53-56页 |
4.3 同方泰德绩效变化的成因 | 第56-62页 |
4.3.1 管理层持股使得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相一致 | 第56-58页 |
4.3.2 聚焦核心业务提高了销售水平 | 第58-59页 |
4.3.3 扩张资产降低了公司营运能力 | 第59-60页 |
4.3.4 依赖债务融资削弱了长期偿债能力 | 第60-62页 |
5 案例启示 | 第62-67页 |
5.1 同方泰德分拆上市的经验 | 第62-64页 |
5.1.1 基于合理的动因是分拆上市成功的前提 | 第62页 |
5.1.2 绩效的改善是分拆上市带来的益处 | 第62-63页 |
5.1.3 采取恰当的战略是分拆上市盈利的保障 | 第63-64页 |
5.2 同方泰德分拆上市后应关注的事项 | 第64-67页 |
5.2.1 完善分拆上市后公司的内部控制 | 第64-65页 |
5.2.2 注重分拆上市后企业的发展问题 | 第65页 |
5.2.3 规避分拆上市后异常的关联方交易 | 第65-67页 |
6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