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计算机犯罪的刑法规制概述 | 第14-24页 |
2.1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 第14-18页 |
2.1.1 计算机犯罪概念的争论 | 第14-16页 |
2.1.2 计算机犯罪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2.2 计算机犯罪构成要件分析 | 第18-21页 |
2.2.1 计算机犯罪客体 | 第18-19页 |
2.2.2 计算机犯罪客观方面 | 第19-20页 |
2.2.3 计算机犯罪主体 | 第20-21页 |
2.2.4 计算机犯罪主观方面 | 第21页 |
2.3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历史沿革 | 第21-24页 |
3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及缺陷 | 第24-36页 |
3.1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 | 第24-28页 |
3.1.1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3.1.2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司法现状 | 第25-28页 |
3.2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 | 第28-36页 |
3.2.1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立法缺陷 | 第28-32页 |
3.2.2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司法缺陷 | 第32-36页 |
4 域外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考察及借鉴 | 第36-42页 |
4.1 域外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考察 | 第36-39页 |
4.1.1 大陆法系典型国家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考察 | 第36-38页 |
4.1.2 英美法系典型国家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考察 | 第38-39页 |
4.2 域外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借鉴 | 第39-42页 |
4.2.1 刑法规制内容方面 | 第39-40页 |
4.2.2 刑法规制刑罚方面 | 第40页 |
4.2.3 刑法规制体系方面 | 第40页 |
4.2.4 刑法规制模式方面 | 第40-42页 |
5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 | 第42-49页 |
5.1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立法完善 | 第42-46页 |
5.1.1 增设具体罪名 | 第42-43页 |
5.1.2 完善现有罪名 | 第43-44页 |
5.1.3 降低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 | 第44-45页 |
5.1.4 提高法定刑幅度 | 第45-46页 |
5.2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规制的司法完善 | 第46-49页 |
5.2.1 明确认定标准 | 第46-47页 |
5.2.2 推进资格刑的适用 | 第47页 |
5.2.3 加强惩治与预防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合作 | 第47-49页 |
6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