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电力线通信简介 | 第9-10页 |
1.2 模数转换器简介 | 第10-11页 |
1.2.1 模数转换与模数转换器 | 第10-11页 |
1.2.2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模数转换器简介 | 第13-29页 |
2.1 模数转换 | 第13-19页 |
2.1.1 量化 | 第15-16页 |
2.1.2 采样 | 第16-19页 |
2.2 模数转换器的指标 | 第19-25页 |
2.2.1 静态特征参数 | 第20-21页 |
2.2.2 动态特征参数 | 第21-25页 |
2.3 模数转换器的类型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 | 第29-49页 |
3.1 SAR ADC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9-32页 |
3.2 应用于 SAR ADC 的电荷型数模转换器 | 第32-44页 |
3.2.1 二进制权电容结构的数模转换器 | 第32-37页 |
3.2.2 分段式电容结构的数模转换器 | 第37-40页 |
3.2.3 C-2C 电容结构的数模转换器 | 第40-44页 |
3.3 SAR ADC 的采样保持技术 | 第44-45页 |
3.4 SAR ADC 的比较器 | 第45-48页 |
3.4.1 比较器的功耗分析 | 第45-46页 |
3.4.2 三类比较器 | 第46-48页 |
3.5 SAR ADC 的逻辑控制模块 | 第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电路设计 | 第49-69页 |
4.1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设计指标及结构选择 | 第49-50页 |
4.2 C-2C CDAC 的实现 | 第50-61页 |
4.2.1 C-2C CDAC 中电容值及电容类型的确定 | 第50-56页 |
4.2.2 C-2C CDAC 的开关设计 | 第56-61页 |
4.3 带前置运算放大器的锁存比较器的实现 | 第61-65页 |
4.4 逻辑控制电路的实现 | 第65-67页 |
4.4.1 主要模块 | 第65-66页 |
4.4.2 逻辑控制电路整体结构和仿真 | 第66-67页 |
4.5 SAR ADC 整体电路仿真结果 | 第67-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版图设计 | 第69-77页 |
5.1 深亚微米下版图的非理想效应 | 第69-72页 |
5.1.1 闩锁效应 | 第69-70页 |
5.1.2 天线效应 | 第70页 |
5.1.3 阱临近效应 | 第70-72页 |
5.2 SAR ADC 关键模块的版图设计 | 第72-73页 |
5.2.1 C-2C CDAC 电容阵列版图设计 | 第72页 |
5.2.2 比较器版图设计 | 第72-73页 |
5.2.3 信号线屏蔽 | 第73页 |
5.3 SAR ADC 整体版图布局设计 | 第73-74页 |
5.4 SAR ADC 后仿真验证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