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 桥梁安全跟踪评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桥梁安全跟踪评估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桥梁安全跟踪评估 | 第14-26页 |
2.1 桥梁安全跟踪评估的内容 | 第14页 |
2.2 桥梁安全跟踪评估的方法 | 第14-16页 |
2.3 桥梁结构状态评估的综合评估法 | 第16-25页 |
2.3.1 建立评估层次结构模型 | 第16-17页 |
2.3.2 各层元素初始权重确定方法 | 第17-22页 |
2.3.3 监测指标评语确定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桥梁安全跟踪评估系统的建立 | 第26-30页 |
3.1 评估系统的设计准则 | 第26页 |
3.2 评估项目选择 | 第26-27页 |
3.3 评估测点布设及原则 | 第27-28页 |
3.4 评估数据的采集 | 第28-29页 |
3.5 评估准则 | 第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滹沱河特大桥安全跟踪评估系统的建立 | 第30-39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0-31页 |
4.2 评估参数监测系统 | 第31-38页 |
4.2.1 结构几何形态布设位置 | 第32页 |
4.2.2 桥梁结构应力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 | 第32-33页 |
4.2.3 拱座和主墩系梁应变计的埋设及布置 | 第33-34页 |
4.2.4 主、边拱肋和横撑应变计的埋设及布置 | 第34-36页 |
4.2.5 外包段、立柱和纵横梁应变计的埋设及布置 | 第36-37页 |
4.2.6 吊杆应力状态监测 | 第37-38页 |
4.3 数据的采集 | 第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滹沱河特大桥安全跟踪评估计算分析 | 第39-71页 |
5.1 大桥结构层次体系确立 | 第39-40页 |
5.2 每层初始权重的确立 | 第40-42页 |
5.3 结构监测截面及测点的权重确定 | 第42-46页 |
5.4 指标层评语确立 | 第46-59页 |
5.5 安全跟踪评估计算 | 第59-70页 |
5.5.1 常权综合评估计算 | 第59-65页 |
5.5.2 变权权综合评估计算 | 第65-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