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混合收运城市生活垃圾高压蒸煮和高压挤压预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第12-14页
        1.2.1 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2.2 垃圾焚烧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3 国内外生活垃圾预处理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国外生活垃圾预处理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国内生活垃圾预处理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高压蒸煮和高压挤压技术概述第18-19页
        1.4.1 高压蒸煮技术概述第18-19页
        1.4.2 高压挤压技术概述第19页
    1.5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评价第19-20页
        1.5.1 国内外研究情况第19-20页
        1.5.2 TOPSIS分析法简介第20页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2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2.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2.1 试验材料及性质第22页
    2.2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22-26页
        2.2.1 高压蒸煮试验装置与方法第22-24页
        2.2.2 高压挤压试验装置与方法第24-26页
    2.3 主要试验药剂及仪器第26-27页
        2.3.1 试验药剂第26-27页
        2.3.2 试验仪器第27页
    2.4 检测分析项目及方法第27-29页
        2.4.1 垃圾采集和分析方法第27页
        2.4.2 垃圾湿组分性质分析方法第27-28页
        2.4.3 环境影响指标检测方法第28-29页
3.高压蒸煮预处理技术研究第29-53页
    3.1 运行工况优化研究第29-39页
        3.1.1 高压蒸煮时间的优化第29-33页
        3.1.2 高压蒸煮温度的优化第33-36页
        3.1.3 高压蒸煮压力的优化第36-39页
        3.1.4 较优参数组合工况下垃圾特性变化研究第39页
    3.2 高压蒸煮后垃圾处置方式研究第39-43页
        3.2.1 高压蒸煮后垃圾成分特性分析第40-42页
        3.2.2 高压蒸煮后垃圾处置方式分析第42-43页
    3.3 高压蒸煮和垃圾堆放处理效果对比研究第43-46页
        3.3.1 垃圾堆放预处理效果研究第43-45页
        3.3.2 高压蒸煮与垃圾堆放预处理效果对比研究第45-46页
    3.4 高压蒸煮工艺对不同含水率垃圾处理效果研究第46-51页
        3.4.1 较高含水率垃圾第47-49页
        3.4.2 较低含水率垃圾第49-51页
    3.5 高压蒸煮工艺环境影响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高压挤压预处理技术研究第53-72页
    4.1 高压挤压预处理技术运行工况优化研究第53-58页
        4.1.1 高压挤压预处理干湿分离效果研究第53-54页
        4.1.2 高压挤压预处理脱水效果研究第54页
        4.1.3 高压挤压预处理热值提升效果研究第54-55页
        4.1.4 高压挤压预处理分质分离效果研究第55-58页
    4.2 高压挤压预处理后湿组分特性研究第58-65页
        4.2.1 湿组分理化特性研究第58-61页
        4.2.2 湿组分发酵潜力研究第61-65页
    4.3 高压挤压预处理对不同含水率垃圾处理效果研究第65-71页
        4.3.1 较高含水率垃圾第65-68页
        4.3.2 较低含水率垃圾第68-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评价第72-76页
    5.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简介第72-73页
        5.1.1 直接焚烧方案第72页
        5.1.2 直接填埋方案第72页
        5.1.3 高压蒸煮预处理+焚烧/填埋方案第72-73页
        5.1.4 高压挤压预处理+焚烧/厌氧发酵方案第73页
    5.2 TOPSIS评价模型的建立第73-74页
    5.3 模型计算及评价结果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6.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研究结论第76页
    6.2 展望第76-78页
致谢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缺氧—厌氧污泥减量过程中EPS与SMP特征变化规律
下一篇:复合微生物对人工污水处理特性及污泥减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