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市场主导下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的重视第11-12页
        1.1.2 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局限第12页
        1.1.3 当代城市空间研究视角的转变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文献研究第14页
        1.3.2 实证研究法第14页
        1.3.3 数理统计方法第14页
        1.3.4 GIS空间分析技术第14-15页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第15-17页
        1.4.1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研究综述第17-35页
    2.1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第17-22页
        2.1.1 相关概念辨析第17-18页
        2.1.2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发展的历程回顾第18-20页
        2.1.3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研究进展第20-22页
    2.2 理论研究:可达性的研究综述第22-30页
        2.2.1 可达性的概念第22-23页
        2.2.2 可达性的理论基础与组成要素第23-25页
        2.2.3 可达性评价方法评述第25-30页
    2.3 实证研究: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量化评价第30-34页
        2.3.1 可达性空间分析第31-33页
        2.3.2 可达性效应分析第33-34页
    2.4 研究评述第34-35页
3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研究机制第35-50页
    3.1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定义第35页
    3.2 可达性研究视角与评价目标第35-36页
        3.2.1 研究视角第35-36页
        3.2.2 评价目标第36页
    3.3 可达性评价核心参与主体第36-42页
        3.3.1 行动者——居民第37-38页
        3.3.2 媒介物——交通与时间第38-39页
        3.3.3 响应者——设施空间第39-42页
        3.3.4 核心主体关系总结第42页
    3.4 可达性评价模型构建第42-50页
        3.4.1 可达性评价指标选择第42-43页
        3.4.2 可达性评价指标参数研究第43-48页
        3.4.3 基于潜能模型法评价思想的可达性测度方法构建第48页
        3.4.4 可达性评价的实现路径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页
4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的实证研究第50-81页
    4.1 调研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象选取第50-52页
        4.1.1 问卷的内容选取和量表设计第50-51页
        4.1.2 调研对象选取第51-52页
    4.2 案例住区介绍第52-54页
        4.2.1 研究范围第52-53页
        4.2.2 住区基本情况概述第53-54页
    4.3 案例住区现状特征分析第54-63页
        4.3.1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特征第54-60页
        4.3.2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时间特征第60-62页
        4.3.3 住区居民活动空间特征第62-63页
    4.4 住区设施可达性评价第63-78页
        4.4.1 人群分类第63-65页
        4.4.2 设施空间吸引力测度第65-72页
        4.4.3 步行距离衰减度测度第72-75页
        4.4.4 时间匹配性第75-76页
        4.4.5 住区设施可达性评价结果及差异化分析第76-78页
    4.5 住区不同设施空间布局方式现状评价第78-80页
        4.5.1 住区活力审视:生活事件的强化第78-79页
        4.5.2 住区空间审视:异类空间的杂糅第79页
        4.5.3 住区环境审视:栖居品质的消解第79-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5 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规划策略探索第81-86页
    5.1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规划导向第81-83页
        5.1.1 人本诉求的探讨第81-82页
        5.1.2 共享开放模式第82-83页
        5.1.3 互联网影响下复合型社区中心发展趋势第83页
    5.2 基于规划导向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第83-86页
        5.2.1 设施服务圈结构转型优化第83-84页
        5.2.2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规划模式第84-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6.1 研究结论第86-87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附录第96-105页
作者简历第105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彩画创作中的“灰色”品择
下一篇:现代摄影中的时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