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创作中的“灰色”品择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四、 本文的创新点和特色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对于“灰色”在色彩理论中的辩术 | 第12-23页 |
一、 探求“灰色”的本质 | 第12-14页 |
(一) “灰色”与视觉系统 | 第12-13页 |
(二) “灰色调”与视觉审美 | 第13-14页 |
二、 “灰色”与“彩色”的同异转化 | 第14-19页 |
(一) “灰色”的理智层面 | 第15-16页 |
(二) “灰色”在彩色中视角调转 | 第16-17页 |
(三) “灰色”在印象主义色彩中验明正身 | 第17-19页 |
三、 审释水彩画中的“色彩灰度” | 第19-22页 |
(一) 水与彩的“灰色”自然流露 | 第19-20页 |
(二) 水性“灰”色的东方神韵 | 第20-22页 |
注释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解读“灰色”的绘画精神 | 第23-32页 |
一、 “灰色”的心绪效应 | 第23-25页 |
(一) 抽象灰色的象征手法 | 第23-24页 |
(二) 视觉灰色的主观想象 | 第24-25页 |
二、 “灰色”情怀的主观传递 | 第25-28页 |
(一) “灰色”心理内核表现 | 第26页 |
(二) 美学中的“灰色”心境衍生 | 第26-27页 |
(三) “灰色”形式心灵化 | 第27-28页 |
三、 “灰色”精神表现要素 | 第28-31页 |
(一) 哲学中的“灰色”虚无主义 | 第28-29页 |
(二) “灰色”梦境于“灰色”幻觉空间 | 第29-30页 |
(三) 道家的“五色观”与“去色观” | 第30-31页 |
注释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灰色”绘画的审美领悟 | 第32-39页 |
一、 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的“灰色”情节 | 第32-35页 |
(一) 灰色形而上学绘画 | 第32-33页 |
(二) “墨洗法”创作 | 第33-34页 |
(三) 灰色组画的魔术 | 第34-35页 |
二、 水彩画与水墨画的灰色观照 | 第35-38页 |
(一) “淡墨法”在水彩画中的妙用 | 第35-37页 |
(二) 文人逸品对水彩画情感的影响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水彩画创作中的灰色趋势 | 第39-44页 |
一、 探究中国水彩画家对灰色的运用 | 第39-41页 |
二、 当代水彩画创作中的灰色价值 | 第41-43页 |
(一) 当代水彩画灰色语境的确立 | 第41-42页 |
(二) 当代水彩发展中的意象灰色创新 | 第42页 |
(三) 对于灰色在水彩画发展中的展望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