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4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关于行业协会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2、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一、 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调查的法理依据 | 第14-20页 |
(一) 行业协会作为反倾销主体的法律依据 | 第14-17页 |
1、 倾销与反倾销 | 第14-15页 |
2、 行业协会的反倾销主体资格 | 第15-17页 |
(二) 行业协会作为反倾销主体的经济学依据 | 第17-20页 |
1、 “外部效应”理论 | 第17页 |
2、 “囚徒困境”理论 | 第17-18页 |
3、 “智猪博弈”理论 | 第18-20页 |
二、 中外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调查的现状 | 第20-28页 |
(一) 我国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调查现状 | 第20-23页 |
1、 我国行业协会的演进及其应对反倾销调查现状 | 第20-21页 |
2、 我国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调查的缺陷及其原因 | 第21-23页 |
(二) 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调查现状 | 第23-28页 |
1、 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的特征和职能 | 第23-25页 |
2、 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调查中的作用 | 第25-28页 |
三、 构建有效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行业协会体制 | 第28-34页 |
(一) 构建有效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行业协会体制的可行性 | 第28-30页 |
1、 多边贸易体制为行业协会提供了发展机遇 | 第28-29页 |
2、 国家政策前所未有的支持 | 第29-30页 |
(二) 行业协会发展完善的具体制度建议 | 第30-34页 |
1、 尽快出台《行业协会法》 | 第30页 |
2、 促使“政”“会”分离,实行注册制度 | 第30-31页 |
3、 规范行业协会资金制度 | 第31-32页 |
4、 完善监督体系 | 第32-34页 |
四、 完善我国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调查的对策 | 第34-40页 |
(一) 反倾销调查前 | 第34-37页 |
1、 建立有效的反倾销调查预警 | 第34-35页 |
2、 协调出口价格,维护出口秩序 | 第35-36页 |
3、 建立反倾销应诉基金 | 第36页 |
4、 加强行业培训,提高反倾销应诉能力 | 第36-37页 |
(二) 反倾销调查中 | 第37-38页 |
1、 组织反倾销应诉,配合反倾销调查 | 第37-38页 |
2、 加强行业协会的对外协调,争取行业利益 | 第38页 |
(三) 反倾销调查后 | 第38-40页 |
1、 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权益 | 第38-39页 |
2、 建立对外交流机制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