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 荠菜与拟南芥形态发育 | 第11-12页 |
2 细胞色素P450 | 第12-15页 |
2.1 P450蛋白家族及命名 | 第13-14页 |
2.2 CYP78A亚家族 | 第14-15页 |
2.3 CYP78A9基因 | 第15页 |
3 CYP与植物形态发育 | 第15-18页 |
3.1 CYP78A9参与植物苯丙烷类代谢 | 第15-17页 |
3.1.1 木质素途径与形态发育 | 第16-17页 |
3.1.2 类黄酮途径与形态发育 | 第17页 |
3.2 植物激素与形态发育 | 第17-18页 |
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荠菜与拟南芥CYP基因及启动子克隆 | 第20-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1.1 材料 | 第20页 |
1.2 试剂 | 第20页 |
1.3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1.4 生物信息学工具 | 第20-21页 |
1.4.1 所用数据库 | 第20-21页 |
1.4.2 本地化分析平台 | 第21页 |
1.4.3 在线分析平台 | 第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2.1 同源扩增引物设计 | 第21页 |
2.2 荠菜、拟南芥DNA提取 | 第21-22页 |
2.3 CbCYPpro/AtCYPpro/CbCYP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 第22-26页 |
2.3.1 CbCYPpro/AtCYPpro/CbCYP基因的克隆 | 第22-24页 |
2.3.2 CbCYPpro/AtCYPpro/CbCYP片段与T载体连接 | 第24页 |
2.3.3 重组分子的转化和筛选检测 | 第24-26页 |
2.3.4 CbCYPpro/AtCYPpro/CbCYP基因的测序和分析 | 第26页 |
3 结果 | 第26-29页 |
3.1 CbCYPpro/AtCYPpro/CbCYPgen基因的克隆与T载体连接转化 | 第26页 |
3.2 CbCYPpro/AtCYPpro/CbCYP基因序列分析比对 | 第26-29页 |
3.2.1 CbCYP与拟南芥的基因序列比对及蛋白分析 | 第26-27页 |
3.2.2 拟南芥与荠菜CYP启动子序列比对和元件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CbCYP特异性表达与过表达转化植株性状分析 | 第29-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1.1 材料 | 第29页 |
1.2 试剂 | 第29页 |
1.3 培养基与实验溶液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2.1 引物设计 | 第29-30页 |
2.2 荠菜CbCYP相关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3页 |
2.2.1 荠菜CbCYPpro/gen片段的克隆 | 第30页 |
2.2.2 荠菜CbCYPpro/gen和载体的酶切及纯化 | 第30-31页 |
2.2.3 荠菜CbCYPgen和pBI121酶切载体连接 | 第31页 |
2.2.4 重组分子的转化及检测 | 第31-32页 |
2.2.5 特异性启动子表达载体pBI121-CbCYPpro::CbCYP的构建和检测 | 第32-33页 |
2.3 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 | 第33页 |
2.4 CbCYPpro::CbCYP和35S::CbCYP重组质粒的拟南芥转化和筛选 | 第33-34页 |
2.4.1 重组质粒转化拟南芥 | 第33-34页 |
2.4.2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和检测 | 第34页 |
2.5 转基因拟南芥性状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2.5.1 多种拟南芥植株心皮发育形态性状分析 | 第35页 |
2.5.2 多种拟南芥植株整体发育形态性状分析 | 第35页 |
3 结果 | 第35-42页 |
3.1 荠菜CYP相关载体的电泳检测 | 第35-36页 |
3.2 转化植株的筛选和PCR检测 | 第36-37页 |
3.3 CbCYP特异性表达、过表达植株的性状分析统计 | 第37-42页 |
3.3.1 CbCYP特异性表达、过表达拟南芥心皮形态性状分析 | 第37-39页 |
3.3.2 CbCYP特异性表达、过表达拟南芥整体发育形态性状分析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CYP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43-5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1.1 材料 | 第43页 |
1.2 试剂 | 第43页 |
1.3 培养基与实验溶液 | 第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2.1 引物设计 | 第43-44页 |
2.2 CYP特异性启动子GUS报告载体的构建 | 第44-45页 |
2.2.1 荠菜CbCYPpro片段的克隆 | 第44页 |
2.2.2 荠菜CbCYPpro和载体的酶切及纯化 | 第44页 |
2.2.3 荠菜CbCYPpro和pBI121酶切载体连接 | 第44-45页 |
2.2.4 重组分子的转化及检测 | 第45页 |
2.3 拟南芥pBI121-AtCYPpro::GUS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45页 |
2.4 转化根癌农杆菌 GV3101 | 第45-46页 |
2.5 CbCYP/AtCYP::GUS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46页 |
2.6 CbCYP/AtCYP::GUS转基因拟南芥的GUS染色及观察 | 第46-47页 |
2.6.1 GUS染色液的配制 | 第46-47页 |
2.6.2 转化植株的GUS染色和脱色及观察 | 第47页 |
2.7 拟南芥CYP组织表达特异性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 第47页 |
3 结果 | 第47-52页 |
3.1 拟南芥AtCYPpro::GUS载体构建的电泳检测 | 第47-48页 |
3.2 CbCYPpro/AtCYPpro::GUS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48-49页 |
3.3 CbCYPpro/AtCYPpro::GUS转化植株的组织GUS染色分析 | 第49-51页 |
3.4 拟南芥CYP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分析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1 | 第64-69页 |
附录2 | 第69-73页 |
附录3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