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有关报纸媒介融合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 有关报纸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 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一) 5W模式理论 | 第14-15页 |
(二) 议程设置理论 | 第15-16页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一)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二) 研究不足 | 第17页 |
第一章 微信公众号及其发展传播特征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微信公众号类型及传播特征 | 第17-19页 |
一、微信公众号的产生及发展 | 第17-18页 |
二、微信公众号的类型 | 第18页 |
三、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新闻资讯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特征 | 第19-23页 |
一、内容精简化 | 第20页 |
二、内容互动化 | 第20-21页 |
三、微视频迅速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大河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分析 | 第23-35页 |
第一节 传播主体: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一 背景介绍 | 第23页 |
二 内容推送及创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传播内容: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分析 | 第24-26页 |
一、内容来源 | 第24-25页 |
二、议题类型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传播渠道: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方式分析 | 第26-29页 |
一、呈现形式 | 第27-28页 |
二、多平台互动情况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受众:大河报微信公众号订阅情况分析 | 第29-33页 |
一、用户分析 | 第29-31页 |
二、推送形式 | 第31-33页 |
第五节 传播效果:大河报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分析 | 第33-35页 |
一、互动情况 | 第33-34页 |
二、影响力排行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大河报微信公众号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内容运营:制作水平有待优化 | 第35-38页 |
一、原创内容缺乏 | 第35页 |
二、推送时段未能发挥时效性优势 | 第35-36页 |
三、内容深度不足 | 第36-37页 |
四、全媒体编辑手段欠缺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渠道运营:未能发挥平台优势 | 第38-40页 |
一、微信功能开发不够 | 第38-39页 |
二、运营队伍力量薄弱 | 第39页 |
三、与微博、子账号联动不够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用户运营:用户活跃度和互动性不高 | 第40-42页 |
一、用户活跃度不高 | 第40页 |
二、与用户互动性不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提升大河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效果的对策建议 | 第42-52页 |
第一节 打造优质运营内容 | 第42-45页 |
一、力求采编的原创性 | 第42页 |
二、培养发布的固定性 | 第42-44页 |
三、稳定话题的关注度 | 第44页 |
四、增加新闻的表现形式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发挥平台优势 | 第45-49页 |
一、完善微信功能设计 | 第45-47页 |
二、培养新媒体人才 | 第47-48页 |
三、打造微信传播矩阵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 第49-52页 |
一、更精细的用户运营 | 第49-50页 |
二、更多样的互动形式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采访提纲 | 第58-59页 |
采访笔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