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2000-2016年中亚天山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1.2.1 植被覆盖度的遥感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2 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力研究进展第16页
        1.2.3 中亚天山植被变化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目标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0-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0-21页
    2.2 数据源与预处理第21-23页
        2.2.1 遥感数据获取及预处理第21-22页
        2.2.2 气候数据获取及预处理第22-23页
        2.2.3 植被分类图获取及预处理第23页
        2.2.4 地形数据获取及预处理第23页
    2.3 研究方法第23-26页
        2.3.1 年际NDVI影像的滤波处理第23-24页
        2.3.2 2000-2016年生长季植被覆盖度的合成第24页
        2.3.3 2000-2016年植被覆盖度、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分析第24页
        2.3.4 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素的单独相关关系第24-25页
        2.3.5 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素的复相关关系第25-26页
第三章 中亚天山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第26-40页
    3.1 中亚天山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第26-28页
    3.2 中亚天山植被覆盖随地形因素变化规律第28-34页
        3.2.1 植被覆盖随海拔变化规律第29-30页
        3.2.2 植被覆盖随坡度变化规律第30-32页
        3.2.3 植被覆盖随坡向变化规律第32-34页
    3.3 中亚天山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特征第34-38页
        3.3.1 植被覆盖总体时间变化特征第34-36页
        3.3.2 不同地理分区植被覆盖时间变化特征第36-37页
        3.3.3 不同类型植被植被覆盖时间变化特征第37-38页
    3.4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中亚天山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第40-54页
    4.1 中亚天山温度、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0-44页
        4.1.1 中亚天山温度、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0-42页
        4.1.2 中亚天山温度、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第42-44页
    4.2 温度、降水对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第44-51页
        4.2.1 温度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第44-46页
        4.2.2 降水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第46-49页
        4.2.3 温度、降水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复合影响第49-51页
    4.3 小结第51-54页
第五章 典型区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第54-66页
    5.1 巴音布鲁克自然遗产区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第55-60页
    5.2 柴窝堡湖及周边区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第60-64页
    5.3 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70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主要进展第67页
    6.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层网络的关键基因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环境因素及几何受限对DNA凝聚影响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