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管线工程论文

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3页
    1.2 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状况第13-17页
        1.2.1 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状况第13-15页
        1.2.2 国内综合管廊的发展状况第15-17页
    1.3 地下综合管廊抗震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 地下结构减震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地下结构动力分析基本理论第21-33页
    2.1 动力分析基本原理第21-25页
        2.1.1 动力平衡方程的建立第21-22页
        2.1.2 动力平衡方程的求解第22-25页
    2.2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25-28页
        2.2.2 土体的本构模型第25-27页
        2.2.3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第27-28页
    2.3 阻尼的选取第28-29页
        2.3.1 粘性阻尼第28页
        2.3.2 材料阻尼第28-29页
        2.3.3 瑞利阻尼第29页
    2.4 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9-31页
    2.5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原则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地下综合管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模态分析第33-42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综合管廊工程概况第33-34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4-36页
        3.3.1 计算基本假定第34-35页
        3.3.2 模型建立第35-36页
    3.4 综合管廊的模态分析第36-41页
    3.5 本章小节第41-42页
4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42-59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地震波的选取与输入第42-43页
    4.3 动力分析中重力的考虑第43-44页
    4.4 水平地震下管廊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44-48页
        4.4.1 位移分析第44-45页
        4.4.2 应力分析第45-47页
        4.4.3 加速度分析第47-48页
    4.5 竖向地震下管廊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48-52页
        4.5.1 位移分析第48-49页
        4.5.2 应力分析第49-50页
        4.5.3 加速度分析第50-52页
    4.6 双向耦合地震下管廊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52-57页
        4.6.1 位移分析第52-54页
        4.6.2 应力分析第54-55页
        4.6.3 加速度分析第55-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9页
5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因素分析第59-77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混凝土强度对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第59-63页
        5.2.1 位移分析第59-61页
        5.2.2 应力分析第61-63页
    5.3 土体性质对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第63-67页
        5.3.1 位移分析第63-65页
        5.3.2 应力分析第65-67页
    5.4 地震动特性对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第67-72页
        5.4.1 位移分析第68-69页
        5.4.2 应力分析第69-72页
    5.5 埋深对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第72-76页
        5.5.1 位移分析第72-74页
        5.5.2 应力分析第74-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6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减震措施研究第77-89页
    6.1 引言第77页
    6.2 减震层减震效果分析第77-80页
        6.2.1 位移分析第78-79页
        6.2.2 应力分析第79-80页
    6.3 减震材料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第80-84页
        6.3.1 位移分析第81-82页
        6.3.2 应力分析第82-84页
    6.4 减震层厚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第84-87页
        6.4.1 位移分析第84-85页
        6.4.2 应力分析第85-87页
    6.5 本章小节第87-8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7.1 结论第89-90页
    7.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层积”视角下的考古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探研--以洛阳市洛北片区为例
下一篇:ZYQ集团设计变更流程关键节点识别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