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程中学生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3-16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大学章程基础理论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章程的性质 | 第16-17页 |
一、章程是学校依法设立的前提 | 第16页 |
二、章程是实现大学自治的重要规范 | 第16-17页 |
三、章程是学生权利的保障书 | 第17页 |
第二节 章程的地位 | 第17-18页 |
一、国家法律、法规的“下位法” | 第17-18页 |
二、大学的“宪法” | 第18页 |
第三节 章程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我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理论学说 | 第19-21页 |
一、学生的双重身份 | 第19页 |
二、平等契约论 | 第19-20页 |
三、行政管理论 | 第20页 |
四、其他学说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大学章程比较研究 | 第21-27页 |
第一节 国外关于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理论 | 第21-22页 |
一、德国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 第21页 |
二、日本的部分社会说 | 第21页 |
三、美国的代理父母地位说、宪法论和契约论 | 第21-22页 |
四、国外理论对我国实践的影响 | 第22页 |
第二节 外国大学章程文本研究 | 第22-24页 |
一、章程的主体内容 | 第22-23页 |
二、学生权利条款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国外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条款的特点 | 第24-27页 |
一、学生权利条款丰富且有特色 | 第24-25页 |
二、学生权利救济方式多样 | 第25页 |
三、重视学生民主参与权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公立高校章程文本的实证分析 | 第27-34页 |
第一节 我国公立高校章程文本分析 | 第27-29页 |
一、章程的整体结构 | 第27页 |
二、学生章节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三、保障学生权利的具体规定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学生权利条款规定的不足之处 | 第29-34页 |
一、学生身份条款的界定不周延 | 第29-31页 |
二、语言表达趋同 | 第31-32页 |
三、兜底条款表述不严谨 | 第32页 |
四、学生基本权利的表述不充分 | 第32-33页 |
五、学生权利救济条款不完善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学生权利条款的落实情况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受教育权 | 第34-36页 |
一、典型案例 | 第34-35页 |
二、学生受教育权保障形势紧迫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学生民主参与权 | 第36-37页 |
一、学生参与意识不高 | 第36页 |
二、学生民主参与权的实现途径单一 | 第36页 |
三、学生民主参与的深度较低 | 第36-37页 |
第三节 获得学位权 | 第37-39页 |
一、典型案例 | 第37页 |
二、学校授予学位证书行为的性质 | 第37-38页 |
三、学位委员会的主体资格 | 第38-39页 |
第四节 申诉权 | 第39-42页 |
一、典型案例 | 第39页 |
二、学生行使申诉权的优势 | 第39-40页 |
三、学生行使申诉权的局限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完善大学章程对学生权利的相关规定的建议 | 第42-46页 |
一、大学章程应具有学校特色 | 第42页 |
二、大学章程应该保障学生的民主管理权 | 第42-44页 |
三、大学章程应完善学生权利的救济渠道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