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信念、意志、行为论文

社会建构视角下儿童游戏中学习行为的研究--以数学棋类游戏为例

论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初步提出第11-14页
        一、二十一世纪游戏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第11-12页
        二、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与互动过程需要深入观察与研究第12-13页
        三、儿童在游戏中习得数学过程性能力的价值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4-17页
        一、理论意义第14-15页
        二、实践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7-35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17-20页
        一、哲学方法论基础——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第17-18页
        二、游戏本位学习理论第18-19页
        三、社会建构理论第19-2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20-30页
        一、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第20-21页
        二、新时代强调的儿童数学学习第21-28页
        三、社会建构思想在儿童于游戏中学习的应用第28-30页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提炼及概念界定第30-35页
        一、研究问题的提炼第30-31页
        二、概念界定第31-35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35-48页
    第一节 功能模式分析法第35-38页
    第二节 研究材料第38-43页
        一、材料的选择第38-41页
        二、研究工具第41-42页
        三、操作性定义第42-43页
    第三节 研究参与者第43-45页
    第四节 研究流程第45-46页
    第五节 研究框架第46-47页
    第六节 效度检验第47-48页
第四章 数学棋类游戏中儿童数学学习的研究结果第48-115页
    第一节 儿童在棋类游戏中数学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第50-67页
    第二节 游戏中的人和儿童的数学学习第67-101页
        一、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与发展第67-86页
        二、学习品质的学习与发展第86-101页
    第三节 游戏中的物和儿童的数学学习第101-107页
        一、A加减法能力的学习与发展第101-104页
        二、F分类能力的学习与发展第104-107页
    第四节 数学知识、过程性能力和学习品质的相互作用第107-115页
        一、案例描述第108-110页
        二、剖析与解读第110-115页
第五章 研究讨论与结论第115-124页
    第一节 研究讨论第115-122页
        一、儿童在游戏中的数学学习过程第115-117页
        二、游戏环境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影响第117-121页
        三、数学知识、过程性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关系第121-122页
    第二节 研究结论第122-124页
        一、儿童在游戏中是主动的建构者,数学学习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第122-123页
        二、游戏环境中人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影响第123页
        三、游戏环境中物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影响第123页
        四、过程性能力和学习品质具有重要性第123-124页
第六章 教育建议与反思第124-128页
    第一节 教育建议第124-126页
        一、对教师观察与支持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建议第124-126页
        二、对儿童发展研究的建议第126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8页
附录第138-155页
    附录1 儿童区域活动行为表现观察记录(节选)第138-140页
    附录2 研究者观察反思笔记(节选)第140-142页
    附录3 初级编码(节选)第142-145页
    附录4 Keytopics纲要第145-149页
    附录5 个案F的keytopics编码(节选)第149-151页
    附录6 三名研究者关于F第九、十两局游戏的编码比对表格第151-155页
后记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弱势者宽恕效应及作用机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一篇:具身模仿对不同动态的中国书法审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