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文章创新之处 | 第17页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2页 |
(一)服务型政府 | 第17-18页 |
(二)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概念 | 第18-19页 |
(三)荣誉激励机制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一、人性假设理论 | 第22-24页 |
(一)西方人性假设理论 | 第22-23页 |
(二)服务型政府下的公务员人性假设探讨 | 第23-24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三、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理论 | 第25页 |
四、为人民服务理论 | 第25-26页 |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与荣誉激励机制的相关性 | 第28-36页 |
一、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对公务员提出的新要求 | 第28-29页 |
(一)树立服务于民的信念 | 第28页 |
(二)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 | 第28页 |
(三)采取服务型工作方式 | 第28-29页 |
二、当前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不足 | 第29-30页 |
(一)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 第29页 |
(二)公共服务技能单一陈旧 | 第29页 |
(三)公共服务方式低效落后 | 第29-30页 |
三、影响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荣誉激励因素 | 第30-32页 |
(一)组织荣誉 | 第30页 |
(二)职业声望 | 第30-31页 |
(三)社会评价 | 第31页 |
(四)社会地位 | 第31-32页 |
四、荣誉激励机制在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 第32-36页 |
(一)引导公务员树立勤政为民的公共服务意识 | 第32页 |
(二)有利于公务员形成合格的高尚的行政人格 | 第32-33页 |
(三)有利于提升公务员的社会形象 | 第33页 |
(四)有助于构建公务员团队精神 | 第33-34页 |
(五)促进公务员自我发展的实现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荣誉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36-42页 |
一、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荣誉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 | 第36-37页 |
(一)创建和发展时期(1949-1965 年) | 第36页 |
(二)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时期(1966-1976 年) | 第36-37页 |
(三)恢复与改革时期(1977-1988 年) | 第37页 |
(四)发展与完善时期(1989-2002) | 第37页 |
二、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荣誉激励机制取得的成就 | 第37-40页 |
(一)荣誉激励的目标与公务员的需求逐渐结合 | 第37-38页 |
(二)荣誉激励的资源日益丰富 | 第38页 |
(三)荣誉激励环境明显改善 | 第38-39页 |
(四)荣誉激励过程逐步透明 | 第39-40页 |
三、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荣誉激励机制存在的缺陷 | 第40-42页 |
(一)荣誉腐败问题 | 第40页 |
(二)荣誉泛化问题 | 第40页 |
(三)荣誉的官本位问题 | 第40页 |
(四)荣誉表彰程序问题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荣誉激励机制的完善途径 | 第42-52页 |
一、构建公务员荣誉体系 | 第42-44页 |
(一)构建公务员荣誉体系的必要性 | 第42页 |
(二)公务员荣誉激励的原则 | 第42-44页 |
二、完善公务员的声望激励机制 | 第44-46页 |
(一)增加社会认同 | 第44页 |
(二)发挥社会功能 | 第44-45页 |
(三)提升专业素质 | 第45页 |
(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 第45-46页 |
三、完善公务员组织奖励激励机制 | 第46页 |
(一)组织奖励要以公共服务实绩考核为依据 | 第46页 |
(二)组织奖励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 第46页 |
四、完善公务员的道德激励机制 | 第46-48页 |
(一)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 | 第47页 |
(二)加强公务员的自我规范 | 第47-48页 |
(三)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48页 |
五、完善公务员自我发展激励机制 | 第48-52页 |
(一)学习型组织 | 第48-49页 |
(二)职业发展规划 | 第49页 |
(三)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 | 第49-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