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枇杷离体培养的主要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 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再生 | 第12-13页 |
1.3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意义 | 第13页 |
1.4 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外部因素 | 第13-16页 |
1.4.1 基因型 | 第13-14页 |
1.4.2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 第14页 |
1.4.3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14-15页 |
1.4.4 其他附加物 | 第15-16页 |
1.4.5 光照和温度 | 第16页 |
1.5 内源激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 第16-17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3.2 叶片和叶脉的离体培养 | 第18-24页 |
3.2.1 外植体的表面消毒与接种 | 第18页 |
3.2.2 取材时间的筛选 | 第18-19页 |
3.2.3 外植体成熟度及取材部位的筛选 | 第19-20页 |
3.2.4 接种方式的选择 | 第20页 |
3.2.5 初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20-22页 |
3.2.6 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 第22页 |
3.2.7 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光质的筛选 | 第22-23页 |
3.2.8 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 | 第23-24页 |
3.3 叶片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的内源激素研究 | 第24页 |
3.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4页 |
3.3.2 样品处理及内源激素的提纯 | 第24页 |
3.3.3 色谱条件 | 第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41页 |
4.1 外植体的形态变化及愈伤组织发生 | 第24-26页 |
4.2 不同因素对叶片和叶脉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26-37页 |
4.2.1 取材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6-27页 |
4.2.2 外植体成熟度及取材部位的筛选 | 第27-29页 |
4.2.3 接种方式的筛选 | 第29页 |
4.2.4 初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29-32页 |
4.2.5 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 第32-35页 |
4.2.6 光质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35页 |
4.2.7 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 | 第35-37页 |
4.3 叶片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的内源激素研究 | 第37-41页 |
4.3.1 内源激素测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37-38页 |
4.3.2 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系 | 第38-40页 |
4.3.3 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45页 |
5.1 不同因素对离体培养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1-43页 |
5.1.1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 第41页 |
5.1.2 叶片和叶脉离体培养过程中的近基部效应 | 第41-42页 |
5.1.3 叶片和叶脉的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 第42页 |
5.1.4 生长调节剂及其他添加物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5.1.5 光质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 第43页 |
5.2 叶片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的内源激素研究 | 第43-45页 |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撰写与发表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