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铰接板梁桥单板受力机理分析及加固实践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铰接空心板梁桥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铰接空心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铰接空心板梁铰缝损伤及单板受力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3 植筋法加固铰接空心板梁桥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荷载横向分布的计算与分析 | 第18-40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铰接板法基本原理和计算分析 | 第19-23页 |
2.2.1 铰接板法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2.2.2 铰接板法的计算 | 第21-23页 |
2.3 梁格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2.3.1 梁格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2.3.2 虚拟横梁刚度的取值 | 第24-25页 |
2.3.3 梁格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2.4 梁格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第28-32页 |
2.5 实体单元法计算分析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第32-33页 |
2.6 多种方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对比与分析 | 第33-35页 |
2.7 跨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2.8 铰接板法计算分布系数的修正 | 第36-38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装配式铰接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的研究 | 第40-6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铰缝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 第40-43页 |
3.2.1 铰缝的构造及受力特点 | 第40-42页 |
3.2.2 铰缝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 第42-43页 |
3.3 铰缝损伤的计算与分析 | 第43-60页 |
3.3.1 研究铰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43-47页 |
3.3.2 铰接空心板梁桥全部底缝损伤分析 | 第47-48页 |
3.3.3 铰接空心板梁桥单铰缝损伤分析 | 第48-51页 |
3.3.4 铰接空心板梁桥相邻两个铰缝损伤分析 | 第51-54页 |
3.3.5 铰接空心板梁桥相邻三个铰缝损伤分析 | 第54-57页 |
3.3.6 铰接空心板梁桥全部铰缝损伤分析 | 第57-60页 |
3.4 铰缝同种损伤程度的模拟 | 第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新旧混凝土接合面的影响 | 第62-74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概述 | 第63-65页 |
4.3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新旧混凝土接合面的影响 | 第65-73页 |
4.3.1 收缩徐变对接合面内力的影响 | 第65-70页 |
4.3.2 收缩徐变对接合面挠度及变形的影响 | 第70-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植筋法加固铰接空心板梁桥 | 第74-94页 |
5.1 植筋法加固技术 | 第74-77页 |
5.1.1 植筋法概述 | 第74-75页 |
5.1.2 植筋法施工工序 | 第75-76页 |
5.1.3 植筋布置及锚深的设计 | 第76-77页 |
5.2 植筋法加固空心板梁桥 | 第77-87页 |
5.2.1 单片空心板梁桥的加固 | 第77-83页 |
5.2.2 加固效果实测 | 第83-85页 |
5.2.3 整片空心板梁桥的加固 | 第85-87页 |
5.3 植筋锚固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87-92页 |
5.3.1 植筋直径的影响 | 第87-91页 |
5.3.2 植筋间距的影响 | 第91-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6.1 结论 | 第94-96页 |
6.2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