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发展定位 | 第16-23页 |
2.1 大学文化的概念及内在要素 | 第16-18页 |
2.1.1 大学文化概念及本质 | 第16页 |
2.1.2 大学文化的历史沿革 | 第16-17页 |
2.1.3 大学文化的层次结构 | 第17-18页 |
2.2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大学文化的发展定位 | 第18-23页 |
2.2.1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历史背景下,大学文化的发展机遇 | 第18-19页 |
2.2.2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大学文化提出的新要求 | 第19-20页 |
2.2.3 在“中国梦”指引下,大学文化的全新定位 | 第20-21页 |
2.2.4 在“党的群众路线”引领下,大学文化的载体创新 | 第21-23页 |
第3章 校史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解析 | 第23-28页 |
3.1 校史文化的内涵 | 第23-25页 |
3.1.1 校史的概念 | 第23-24页 |
3.1.2 校史文化的形成 | 第24页 |
3.1.3 校史文化的层次结构 | 第24页 |
3.1.4 校史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 第24-25页 |
3.2 校史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地位 | 第25-28页 |
3.2.1 校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5-26页 |
3.2.2 校史文化是大学文化内涵和底蕴的源泉 | 第26页 |
3.2.3 校史文化是突破大学文化建设瓶颈的抓手 | 第26-28页 |
第4章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 | 第28-35页 |
4.1 吉林大学校史文化调查报告 | 第28-32页 |
4.1.1 总体情况概述 | 第28页 |
4.1.2 广大师生对校史的了解程度 | 第28-29页 |
4.1.3 广大师生对已经开展的校史文化建设活动认识和评价 .19 | 第29-31页 |
4.1.4 广大师生对校史文化建设的期待 | 第31-32页 |
4.2 吉林大学校史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 第32-34页 |
4.2.1 各类史籍的编撰出版 | 第32页 |
4.2.2 校史馆的肇建 | 第32-33页 |
4.2.3 校园中各种校史元素的添置 | 第33-34页 |
4.3 吉林大学校史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34-35页 |
4.3.1 吉林大学校史文化建设中面对的问题 | 第34页 |
4.3.2 吉林大学校史文化建设中问题的成因 | 第34-35页 |
第5章 大学文化视域下全面开展校史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 第35-44页 |
5.1 校史文化建设的创新理念 | 第35-37页 |
5.1.1 大学文化视域下校史文化建设的全新定位 | 第35-36页 |
5.1.2 如何解决校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 第36-37页 |
5.2 校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建设 | 第37-41页 |
5.2.1 校史馆的建设 | 第37-38页 |
5.2.2 校史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各类史籍的编撰 | 第38-40页 |
5.2.3 校史选修课的开设 | 第40页 |
5.2.4 校园中各类历史标识的设计和建设 | 第40-41页 |
5.2.5 各类有关校史的影像资料的记载和整理 | 第41页 |
5.3 校史文化建设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 | 第41-44页 |
5.3.1 专业的校史文化建设和校史研究团队的建立 | 第41-42页 |
5.3.2 各类校史文化传播组织的成立和校史文化活动的开展 | 第42页 |
5.3.3 校史选修课教师的培养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