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国内商业银行加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商业银行落实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 第8-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解释和说明 | 第9-11页 |
·风险的概念 | 第9页 |
·信用风险的概念 | 第9-10页 |
·银行类客户信用风险的概念 | 第10-11页 |
·传统银行类客户信用风险判别方法——专家制度 | 第11-12页 |
·招商银行专家制度工作介绍 | 第11-12页 |
·专家制度的主要缺陷 | 第12页 |
·西方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模型 | 第12-16页 |
·CreditMetrics模型 | 第13-14页 |
·KMV模型 | 第14-15页 |
·西方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应用于招商银行类信用风险评级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打分卡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 第16-17页 |
·打分卡模型(CAMEL)介绍 | 第16-17页 |
·打分卡模型的优点与局限性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3章 国内外银行类客户的信用风险现状 | 第19-26页 |
·境外银行类客户信用风险现状与历史概述 | 第19-21页 |
·国内银行类客户的信用风险历史与现状简述 | 第21-24页 |
·我国银行体系 | 第21-22页 |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失败及其处理情况 | 第22-24页 |
·银行类客户违约原因与特点分析 | 第24-25页 |
·银行经营效率与银行违约 | 第24页 |
·公司治理、监管缺失与银行违约 | 第24-25页 |
·银行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与银行违约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银行类客户的信用评级模型在招商银行的应用研究 | 第26-48页 |
·招商银行的背景 | 第26-27页 |
·招商银行的发展概况 | 第26页 |
·招商银行准备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背景 | 第26-27页 |
·招商银行建立银行类客户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的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招商银行现有的银行类信用风险暴露状况 | 第27页 |
·招商银行对境内银行类客户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的具体要求 | 第27-28页 |
·信用评级模型的选择——打分卡模型 | 第28-29页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29-31页 |
·数据来源 | 第29-31页 |
·数据定量备选指标 | 第31页 |
·定性因素的备选指标 | 第31页 |
·定量因素的分析与筛选 | 第31-36页 |
·定量因素数据分析 | 第32-34页 |
·定量指标分析筛选的结果 | 第34页 |
·定量因素评分标准值设定 | 第34-36页 |
·因素的权重确定 | 第36-40页 |
·定量和定性因素之间权重分配 | 第37页 |
·定量因素之间权重分配 | 第37-39页 |
·定性因素之间权重分配 | 第39-40页 |
·境内银行信用评级模型试运行 | 第40-47页 |
·定量因素试运行 | 第41-43页 |
·定性因素试运行 | 第43-46页 |
·模型整体试运行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63页 |
·本课题的主要结论 | 第48页 |
·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展望 | 第48-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