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白蜡与柽柳人工林小气候效应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8页 |
1.2.1 小气候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小气候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重要小气候因子的研究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22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18-20页 |
2.1.3 气候 | 第20页 |
2.1.4 水文 | 第20页 |
2.1.5 土壤 | 第20-21页 |
2.1.6 植被 | 第21-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3.1 样地选择 | 第22-23页 |
2.3.2 仪器布设与数据采集 | 第23-24页 |
2.3.3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3.4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4页 |
3.1 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的小气候特征 | 第26-36页 |
3.1.1 白蜡人工林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3.1.2 白蜡人工林风速的变化特征 | 第27-29页 |
3.1.3 白蜡人工林空气温度的变化特征 | 第29-31页 |
3.1.4 白蜡人工林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 | 第31-32页 |
3.1.5 白蜡人工林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 | 第32-35页 |
3.1.6 白蜡人工林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 | 第35-36页 |
3.2 滨海盐碱地柽柳人工林小气候特征 | 第36-45页 |
3.2.1 柽柳人工林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 | 第36-37页 |
3.2.2 柽柳人工林风速的变化特征 | 第37-38页 |
3.2.3 柽柳人工林空气温度的变化特征 | 第38-40页 |
3.2.4 柽柳人工林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 | 第40-41页 |
3.2.5 柽柳人工林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 | 第41-44页 |
3.2.6 柽柳人工林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 | 第44-45页 |
3.3 两种人工林小气候效应对比分析 | 第45-52页 |
3.3.1 两种人工林遮荫效应比较 | 第45-46页 |
3.3.2 两种人工林防风效应比较 | 第46-47页 |
3.3.3 两种人工林热力效应比较 | 第47-50页 |
3.3.4 两种人工林水文效应比较 | 第50-52页 |
3.4 小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3.4.1 白蜡人工林小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3.4.2 柽柳人工林小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53页 |
3.4.3 白蜡和柽柳小气候因子相关性比较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4.1 关于两种林分在不同季节调节气温作用的探讨 | 第54-55页 |
4.2 关于夏季柽柳林与白蜡林土壤湿度效应的探讨 | 第55页 |
4.3 关于夏季柽柳林与白蜡林空气湿度效应的探讨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9页 |
5.1 遮荫效应 | 第57页 |
5.2 防风效应 | 第57页 |
5.3 热力效应 | 第57-58页 |
5.4 水文效应 | 第58页 |
5.5 小气候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