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5页 |
1.3.2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食品安全监管的一般问题 | 第16-21页 |
2.1 食品安全监管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食品安全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3 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 | 第17页 |
2.2 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2.1 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基础 | 第17-18页 |
2.2.2 食品安全监管的管理学基础 | 第18-19页 |
2.2.3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学基础 | 第19-21页 |
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制度方面的问题 | 第21-24页 |
3.1.1 监管部门权责不明确 | 第21-22页 |
3.1.2 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 | 第22-23页 |
3.1.3 对监管部门权力运行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23-24页 |
3.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手段方面的问题 | 第24-26页 |
3.2.1 食品安全检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3.2.2 食品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不完善 | 第24-25页 |
3.2.3 食品安全预警和信息披露制度有漏洞 | 第25-26页 |
3.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责任方面的问题 | 第26-29页 |
3.3.1 对监管主体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 第26-27页 |
3.3.2 对违法者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 第27-28页 |
3.3.3 食品召回机制难实施 | 第28-29页 |
4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借鉴 | 第29-35页 |
4.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 第29-31页 |
4.1.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立法 | 第29-30页 |
4.1.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特点 | 第30-31页 |
4.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 第31-33页 |
4.2.1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构成 | 第31-32页 |
4.2.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特点 | 第32-33页 |
4.3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启示 | 第33-35页 |
4.3.1 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专门立法 | 第33页 |
4.3.2 统一执法 | 第33页 |
4.3.3 以防为主、全面控制 | 第33-35页 |
5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5-43页 |
5.1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制度 | 第35-37页 |
5.1.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 | 第35页 |
5.1.2 设立监管主体间的协调机构 | 第35-36页 |
5.1.3 进一步强化权力监督 | 第36-37页 |
5.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体系 | 第37-40页 |
5.2.1 改进食品安全检测制度 | 第37页 |
5.2.2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 第37-39页 |
5.2.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和信息披露制度 | 第39-40页 |
5.3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 | 第40-43页 |
5.3.1 完善监管主体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0-41页 |
5.3.2 完善违法者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1页 |
5.3.3 健全食品召回制度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