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的现状 | 第19-25页 |
2.1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的资金情况分析 | 第19-21页 |
2.2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的土地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2.3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的质量问题分析 | 第22页 |
2.4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的国有企业参与情况分析 | 第22-25页 |
第3章 典型城市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资金供给经验 | 第25-35页 |
3.1 设立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投融资平台公司 | 第25-29页 |
3.1.1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 | 第25-28页 |
3.1.2 常州公共住房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第28-29页 |
3.2 政府充分履行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筹资的职能 | 第29-32页 |
3.2.1 财政与银行联动发挥超叠加效应 | 第29-30页 |
3.2.2 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发挥自身优势 | 第30页 |
3.2.3 争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信托贷款 | 第30-32页 |
3.3 国有企业在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中的作用 | 第32-35页 |
3.3.1 国有房地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 第32页 |
3.3.2 国有保险公司以债权融资助力 | 第32-34页 |
3.3.3 其他国有及具有国企背景的企业 | 第34-35页 |
第4章 典型城市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的土地供给经验 | 第35-37页 |
4.1 确保土地供应增量供给 | 第35页 |
4.2 促进存量土地有效利用 | 第35-36页 |
4.3 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布局 | 第36-37页 |
第5章 典型城市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的质量分析 | 第37-42页 |
5.1 房屋建筑设计质量 | 第37-39页 |
5.1.1 整体—建筑安全绿色 | 第37-38页 |
5.1.2 室内—设计装修实用 | 第38页 |
5.1.3 室外—建筑外观美观 | 第38-39页 |
5.2 小区建设设计质量 | 第39-40页 |
5.2.1 小区的绿化 | 第39-40页 |
5.2.2 小区内配套 | 第40页 |
5.3 小区周边配套建设 | 第40-42页 |
第6章 提升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水平的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6.1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中的作用 | 第42-45页 |
6.1.1 明确房地产开发中央企业和地方性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42-43页 |
6.1.2 引导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做好规划布局及设计工作 | 第43页 |
6.1.3 促进国有建材和工程建设企业完成好选材和建设任务 | 第43-44页 |
6.1.4 鼓励非房地产开发建设设计的国企落实好相关配套建设 | 第44-45页 |
6.2 建立政府支持和多种资本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 第45页 |
6.3 做好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的土地供应工作 | 第45-46页 |
6.4 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建设质量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