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1-20页 |
一、选题由来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由来 | 第11-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学术要点 | 第17-18页 |
(一)学术切入点 | 第17-18页 |
(二)学术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8-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重视纪念红军长征的缘由 | 第20-30页 |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地位 | 第20-23页 |
(一)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第21页 |
(二)长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 第21-23页 |
二、中华民族祭祀文化和早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继承和延续 | 第23-25页 |
(一)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继承发展 | 第23-24页 |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延续 | 第24-25页 |
三、纪念红军长征的社会背景 | 第25-30页 |
(一)不同时期纪念长征的现实需要 | 第26-27页 |
(二)继承长征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第27-30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的历史过程 | 第30-50页 |
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 | 第30-38页 |
(一)1935-1937 年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 | 第30-35页 |
(二)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 | 第35-38页 |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 | 第38-44页 |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 | 第38-41页 |
(二)“文化大革命”和徘徊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 | 第41-44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 | 第44-50页 |
(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 | 第45-46页 |
(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 | 第46-47页 |
(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 第47-48页 |
(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的形式与特点 | 第50-65页 |
一、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的形式 | 第50-59页 |
(一)召开纪念会议 | 第50-53页 |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报道 | 第53-55页 |
(三)发行纪念书籍、邮票 | 第55-56页 |
(四)举行主题展览 | 第56-57页 |
(五)修建纪念设施 | 第57-58页 |
(六)纪念长征的社会活动 | 第58-59页 |
二、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的特点 | 第59-65页 |
(一)不同时期纪念规格规模不断变化,纪念模式逐步固定 | 第59-61页 |
(二)中央和地方遥相呼应,有机互动 | 第61-63页 |
(三)纪念重点呈现时代变化 | 第63-65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的评价 | 第65-74页 |
一、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的价值意义 | 第65-71页 |
(一)建构长征记忆 ,肯定长征意义 | 第65-67页 |
(二)塑造党和人民军队形象,增强话语权和合法性 | 第67-69页 |
(三)总结长征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69-70页 |
(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期的新长征 | 第70-71页 |
二、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的经验启示 | 第71-74页 |
(一)进一步推动红军长征的研究,为纪念活动提供丰富材料 | 第71-72页 |
(二)拓展传播途径,加强纪念红军长征活动的实际效果 | 第72-73页 |
(三)与时俱进,将纪念红军长征活动与现实紧密结合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一)原著文献类 | 第75-76页 |
(二)学术著作类 | 第76页 |
(三)期刊论文类 | 第76-78页 |
(四)学位论文类 | 第78-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