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关于腐败的内涵 | 第8-9页 |
2.关于腐败治理理论和对策研究 | 第9-10页 |
3.关于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研究 | 第10-11页 |
4.“三不腐”机制研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理论分析与推演法 | 第14页 |
2.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3.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五)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六) 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一、“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内涵与逻辑 | 第16-31页 |
(一) “三不腐”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1.权力制约监督理论 | 第16-17页 |
2.机制设计理论 | 第17-18页 |
3.系统论 | 第18-19页 |
(二) “三不腐”机制的提出历程 | 第19-20页 |
(三) “三不腐”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 第20-22页 |
1.“三不腐”机制的科学内涵 | 第20-21页 |
2.“三不腐”机制的鲜明特征 | 第21-22页 |
(四) “三不腐”机制的内在逻辑 | 第22-28页 |
1.腐败的发生机理是“三不腐”机制的逻辑起点 | 第23-26页 |
2.腐败治理模式的综合运用是“三不腐”机制的逻辑基础 | 第26-27页 |
3.腐败治理的目标递进是“三不腐”机制的逻辑层次 | 第27-28页 |
(五) 构建“三不腐”机制的重要意义 | 第28-31页 |
1.“三不腐”机制有利于保证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巩固国家政权稳定 | 第28-29页 |
2.“三不腐”机制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带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 第29-30页 |
3.“三不腐”机制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 第30-31页 |
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1-47页 |
(一) “三不腐”机制建设的实践探索 | 第31-33页 |
(二) 推进“三不腐”进程中的反腐成效 | 第33-37页 |
1.“不敢腐”的惩治氛围日益强化 | 第33-35页 |
2.“不能腐”的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 第35-37页 |
3.“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不断筑牢 | 第37页 |
(三) 推进“三不腐”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7-47页 |
1.推进“三不腐”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 第38-43页 |
2.“三不腐”机制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43-47页 |
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三不腐”机制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47-54页 |
(一) 其他国家或地区实现“三不腐”的成功经验 | 第47-50页 |
1.健全的反腐立法 | 第47-48页 |
2.独立、高效、权威的反腐机构 | 第48页 |
3.公开透明的行政权力 | 第48-49页 |
4.多渠道的监督机制 | 第49页 |
5.完善的现代公务员制度 | 第49-50页 |
6.崇廉的道德教育和宣传 | 第50页 |
(二) 对我国实现“三不腐”的腐败治理的主要启示 | 第50-54页 |
1.推进反腐立法 | 第51页 |
2.设立独立权威的反腐败机构 | 第51-52页 |
3.构建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 | 第52页 |
4.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监督全面覆盖化 | 第52-54页 |
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构与运行的对策分析 | 第54-65页 |
(一) 以“不敢腐”为基础建构惩戒机制 | 第54-57页 |
1.增加腐败成本,加大查处惩治力度 | 第54-55页 |
2.落实八项规定,深化作风建设 | 第55-56页 |
3.加强国际反腐合作,推进追逃追赃工作开展 | 第56-57页 |
(二) 以“不能腐”为根本建构防范机制 | 第57-62页 |
1.加强反腐败法制建设 | 第58-59页 |
2.设立独立权威的反腐败机构 | 第59页 |
3.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 第59-60页 |
4.提高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 | 第60-61页 |
5.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 第61-62页 |
(三) 以“不想腐”为目标建构自律机制 | 第62-65页 |
1.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公仆意识 | 第62-63页 |
2.深化廉政教育,提高清廉水准 | 第63-64页 |
3.传承廉洁家风,促进廉洁文化全覆盖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