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中国大妈的媒介景观—作为“他者”的符号书写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来源第11-12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一) 理论意义第12页
        (二) 现实意义第12-13页
    三、文献研究综述第13-18页
        (一) 有关“中国大妈”的研究概况第13-15页
        (二) 有关“媒介形象”的研究概况第15-17页
        (三) 有关“他者”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8-19页
        (一) 研究方法第18页
        (二) 创新之处第18-19页
    五、研究对象的选择和说明第19-21页
第二章 媒介形象建构之非理性的“抢金大妈”第21-31页
    一、“抢金大妈”的媒介形象呈现第21-25页
        (一) 样本的选择和说明第21页
        (二) 类目建构第21-25页
            1、报道主题第21-22页
            2、消息来源第22-24页
            3、报道倾向性第24-25页
    二、“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金融大鳄”事件第25-31页
        (一) 事件过程梳理第25-26页
        (二) 媒体的报道框架和特点第26-28页
            1、夸大神化“抢金大妈”的形象第27页
            2、建构抢金潮中的大妈主体身份第27-28页
            3、忽视大妈发声,置于失语境地第28页
        (三) 网民的话语呈现第28-31页
            1、徘徊:对“抢金大妈”的态度摇摆不定第28-29页
            2、情绪:事件评论用语情绪化、戏谑化第29页
            3、质疑:对媒体有关大妈抢金的报道存疑第29-31页
第三章 媒介形象建构之扶不起的“碰瓷讹人大妈”第31-40页
    一、“碰瓷讹人大妈”媒介形象呈现第31-35页
        (一) 样本选择和说明第31页
        (二) 类目建构第31-35页
            1、报道体裁第31-32页
            2、消息来源第32-33页
            3、报道倾向性第33-35页
    二、“老外撞北京大妈”和“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第35-38页
        (一) “老外撞北京大妈”事件内容分析第35-36页
        (二) “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内容分析第36-37页
        (三) 两次碰瓷事件的生成和传播对比图第37-38页
    三、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媒介形象建构之爱扰民的“广场舞大妈”第40-49页
    一、“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呈现第40-44页
        (一) 样本的选择和说明第40页
        (二) 类目建构第40-44页
            1、报道体裁第40-42页
            2、消息来源第42-43页
            3、报道倾向性第43-44页
    二、洛阳广场舞大爷大妈占领篮球场事件第44-48页
        (一) 事件梳理第44-45页
        (二) 网民话语分析第45-48页
            1、评论的态度分析第46-47页
            2、评论的对象分析第47-48页
    三、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多方共振下“中国大妈”的媒介景观塑造第49-64页
    一、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配套待完善第49-51页
    二、转型时期的媒体——奇观化的呈现,市场经济使然第51-58页
        (一) 媒体有关“中国大妈”报道的特点第51-56页
            1、形象呈现片面,违背客观真实第51-53页
            2、构建冲突双方,书写他者符号第53-54页
            3、贴标签污名化,形成刻板印象第54-56页
        (二) 媒体有关“中国大妈”报道的原因第56-58页
    三、转型时期下的新老一代——代际冲突凸显第58-64页
        (一) 新旧媒体的“代”第58-60页
        (二) 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的“代”第60-61页
        (三) 新老一代价值观念上的“代”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传播在网络知识社区中的说服效果研究--以知乎社区为例
下一篇:移动互联时代:阅读的社交化研究--以“微信读书”APP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