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渝东北地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我国旅游市场持续繁荣,“全域旅游”时代正在兴起第12页
        1.1.2 城市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第12页
        1.1.3 到2020年,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重庆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第12-13页
        1.1.4 渝东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需要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14-20页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第17-20页
        1.3.3 小结第20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4-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6页
        2.1.1 旅游产业第24-25页
        2.1.2 城市化第25-26页
        2.1.3 耦合度第26页
        2.1.4 耦合协调度第26页
    2.2 相关理论研究第26-28页
        2.2.1 系统论第26-27页
        2.2.2 耗散结构理论第27页
        2.2.3 协同学理论第27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28页
    2.3 总结第28-29页
3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作用机理及评价模型构建第29-39页
    3.1 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第29-31页
        3.1.1 旅游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作用第29-30页
        3.1.2 城市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第30-31页
    3.2 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1-37页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2-34页
        3.2.2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第34-36页
        3.2.3 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第36-37页
    3.3 数据来源第37-39页
4 渝东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评价分析第39-53页
    4.1 渝东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第39-43页
        4.1.1 渝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测度第39-40页
        4.1.2 渝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测度第40-41页
        4.1.3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对比分析第41-43页
    4.2 渝东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第43-52页
        4.2.1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计算第43-45页
        4.2.2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差异分析第45-48页
        4.2.3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及原因分析第48-52页
    4.3 总结第52-53页
5 渝东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建议第53-61页
    5.1 渝东北地区整体协调发展建议第53-56页
        5.1.1 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协调发展的大环境第53-54页
        5.1.2 建立具有综合协同能力的旅游发展协调机构第54页
        5.1.3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推进旅游发展模式转变第54-55页
        5.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第55-56页
    5.2 渝东北地区协调等级分类发展建议第56-60页
        5.2.1 初级协调类型对应区县协调发展建议第56-57页
        5.2.2 濒临失调类型对应区县协调发展建议第57-58页
        5.2.3 轻度失调类型对应区县协调发展建议第58-60页
        5.2.4 中度失调类型对应区县协调发展建议第60页
    5.3 总结第60-6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6.1 本文结论第61-62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游客形象感知的昌都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
下一篇:武隆旅游经济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