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教学策略研究设计 | 第14-18页 |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信息技术环境分析 | 第16页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6页 |
二、信息技术环境分析 | 第16页 |
第三节 有效性的评价维度及检测工具 | 第16-18页 |
一、有效性的评价维度 | 第16-17页 |
二、有效性的检测工具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教学策略研究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信息技术 | 第18页 |
二、Aischool云课堂系统 | 第18-19页 |
三、教学策略 | 第1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9-20页 |
二、交往的教学理论 | 第20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页 |
四、合作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教学策略制定依据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1-45页 |
第一节 学生情况调研 | 第21-36页 |
一、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第21页 |
二、学生问卷实施过程 | 第21页 |
三、问卷调查对象 | 第21页 |
四、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第21-36页 |
五、学生调查问卷情况总结 | 第36页 |
第二节 教师情况调研 | 第36-45页 |
一、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二、教师问卷实施过程 | 第37页 |
三、问卷调查对象 | 第37页 |
四、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第37-45页 |
五、教师调查问卷情况总结 | 第45页 |
第四章 教学策略制定和实践效果分析 | 第45-67页 |
第一节 教学策略制定前准备阶段 | 第45-52页 |
一、充分调研,了解学情 | 第45-51页 |
二、精心研究,巧用设备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教学策略制定及实施阶段 | 第52-57页 |
一、兴趣激发为前提,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 第52-54页 |
二、互动探究为方式,提升思维品质水平 | 第54-56页 |
三、知识落实为根本,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教学策略实施之评价策略 | 第57-59页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57-58页 |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 第58-59页 |
第四节 教学策略实践课例 | 第59-64页 |
一、实践课例教学设计 | 第59-62页 |
二、实践课例课后反思与总结 | 第62-64页 |
第五节 教学策略实践分析 | 第64-67页 |
一、教学策略实践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二、教学策略实践仍未解决的问题 | 第66-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注释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8页 |
1.信息技术环境下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教学现状分析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71-73页 |
2.信息技术环境下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教学现状分析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73-75页 |
3.参与《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兴趣与态度调查问卷 | 第75-77页 |
4.中学生古典诗词品味感悟与审美鉴赏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