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齐文化的整体研究有新趋势 | 第14页 |
1.1.2 临淄齐故城空间形态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 第14-15页 |
1.1.3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 第15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2.1 齐文化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2.2 齐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 第17-18页 |
1.2.3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规划思想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4 齐文化视域下城市规划与建筑方面的研究 | 第19-21页 |
1.2.5 齐文化视域下临淄城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 | 第21-22页 |
1.3 研究对象、方法与创新点 | 第22-26页 |
1.3.1 研究对象的范畴界定 | 第22-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3.3 创新点 | 第25-2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齐文化视域下临淄城规划思想 | 第28-46页 |
2.1 齐文化概述 | 第28-34页 |
2.1.1 齐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 第28-30页 |
2.1.2 齐文化的渊源 | 第30-32页 |
2.1.3 齐文化的形成、发展与高潮 | 第32-33页 |
2.1.4 齐文化的特点 | 第33-34页 |
2.2 齐文化影响下的城市规划思想 | 第34-40页 |
2.2.1 《周礼·考工记》城市规划思想 | 第34页 |
2.2.2 《管子》城市规划思想 | 第34-40页 |
2.3 《管子》城市规划思想在临淄城的体现 | 第40-44页 |
2.3.1 都城选址与规模 | 第40-41页 |
2.3.2 功能分区 | 第41-42页 |
2.3.3 城防与交通 | 第42-43页 |
2.3.4 水利工程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齐文化视域下临淄城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 第46-58页 |
3.1 临淄齐故城的历史地理背景 | 第46-47页 |
3.1.1 宏观地理形势 | 第46-47页 |
3.1.2 微地形特征 | 第47页 |
3.2 齐文化视域下临淄齐故城空间周期划分 | 第47-49页 |
3.2.1 仲山甫城齐 | 第48页 |
3.2.2 田氏代齐 | 第48-49页 |
3.3 齐文化视域下临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第49-56页 |
3.3.1 西周时期:草创阶段 | 第51-53页 |
3.3.2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发展阶段 | 第53-55页 |
3.3.3 春秋末至战国时期:成熟阶段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齐文化视域下临淄城总体空间系统规划 | 第58-76页 |
4.1 城郭空间布局 | 第58-59页 |
4.1.1 城:政治中心区 | 第58页 |
4.1.2 郭:经济中心区 | 第58-59页 |
4.2 交通与道路系统 | 第59-62页 |
4.2.1 城门 | 第60-62页 |
4.2.2 道路 | 第62页 |
4.3 供排水系统 | 第62-65页 |
4.3.1 与地形地势相结合 | 第63页 |
4.3.2 与城墙建设相结合 | 第63-64页 |
4.3.3 与水系河道相结合 | 第64-65页 |
4.4 都城防御系统 | 第65-68页 |
4.4.1 对内防御职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65-67页 |
4.4.2 对外防御职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 临淄城功能分区 | 第68-75页 |
4.5.1 宫殿区 | 第69页 |
4.5.2 商业区 | 第69-70页 |
4.5.3 手工业区 | 第70-72页 |
4.5.4 居住区 | 第72-73页 |
4.5.5 墓葬区 | 第73-74页 |
4.5.6 文化区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齐文化视域下临淄城局部空间结构与布局 | 第76-86页 |
5.1 宫殿建筑 | 第76-81页 |
5.1.1 宫殿区布局推测 | 第76-77页 |
5.1.2 宏伟的高台建筑 | 第77页 |
5.1.3 齐宫城外观复原研究 | 第77-81页 |
5.2 闾里 | 第81-82页 |
5.2.1 闾里的行政建制 | 第81-82页 |
5.2.2 闾里的布局推测 | 第82页 |
5.3 市场 | 第82-83页 |
5.3.1 临淄城中“市”的布局 | 第82-83页 |
5.3.2 临淄城市场繁荣的原因 | 第83页 |
5.4 稷下学宫 | 第83-86页 |
5.4.1 稷下学宫概况 | 第83-84页 |
5.4.2 稷下学宫平面布局推测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图表目录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10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