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品种和氮肥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2 氮素利用率评价指标 | 第14-15页 |
1.2.3 品种和氮肥对强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4 小麦品质的含义 | 第17页 |
1.2.5 我国强筋小麦品质生产现状 | 第17页 |
1.2.6 籽粒中蛋白质合成与积累 | 第17-18页 |
1.2.7 影响强筋小麦加工品质的因素 | 第18-19页 |
1.2.8 品种和氮肥对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成的影响 | 第19页 |
1.2.9 品种和氮肥对强筋冬小麦品质的调控效应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设计与材料 | 第21页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1-25页 |
2.2.1 土壤样品测定 | 第21-22页 |
2.2.2 田间调查与取样 | 第22页 |
2.2.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 第22页 |
2.2.4 植株氮积累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2.5 制粉 | 第22-23页 |
2.2.6 小麦籽粒和面粉蛋白质的测定 | 第23页 |
2.2.7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8 面粉湿面筋的测定 | 第24页 |
2.2.9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测定 | 第24页 |
2.2.10 面粉面包体积的测定 | 第24页 |
2.2.11 指标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6页 |
3.1 各关键指标方差分析 | 第26页 |
3.2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产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26-31页 |
3.2.1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产量聚类分析 | 第26-30页 |
3.2.2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生产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31-37页 |
3.3.1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及氮素利用率聚类分析 | 第31-35页 |
3.3.2 施氮量对强筋冬小麦品种氮素利用率影响因子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 | 第37-43页 |
3.4.1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及品质聚类分析 | 第37-41页 |
3.4.2 施氮量对强筋冬小麦品种蛋白组分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强筋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与品质的协同性分析 | 第43-44页 |
3.6 不同施氮量下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51页 |
4.1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与品质的协同 | 第49-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5.1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 第51页 |
5.2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51页 |
5.3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