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1.1 逆境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7页 |
1.1.1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1.1.2 逆境胁迫对植物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影响 | 第13-14页 |
1.1.3 逆境胁迫对细胞膜的影响 | 第14页 |
1.1.4 逆境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16页 |
1.1.4.1 逆境胁迫对光系统II的影响 | 第15-16页 |
1.1.5 渗透调节物质与逆境胁迫 | 第16-17页 |
1.2 CBF转录因子 | 第17-20页 |
1.2.1 CBF转录因子的发现 | 第17-18页 |
1.2.2 CBF转录因子与植物的抗逆性 | 第18-19页 |
1.2.3 CBF转录因子的共性与特异性 | 第19页 |
1.2.4 CBF转录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2.1 材料 | 第22-23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2.1.2 菌株与质粒 | 第22页 |
2.1.3 实验引物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2.2.1 总RNA提取 | 第23页 |
2.2.2 反转录获得cDNA第一条链 | 第23-24页 |
2.2.3 PCR扩增 | 第24页 |
2.2.4 实时定量PCR | 第24页 |
2.2.5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转化 | 第24-25页 |
2.2.5.1 培养基配方 | 第24页 |
2.2.5.2 侵染用根癌农杆菌制备 | 第24-25页 |
2.2.5.3 马铃薯转化再生体系建立 | 第25页 |
2.2.6 植物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25-26页 |
2.2.7 转基因马铃薯植株鉴定 | 第26页 |
2.2.7.1 基因组水平鉴定 | 第26页 |
2.2.7.2 转录水平鉴定 | 第26页 |
2.2.7.3 蛋白水平鉴定 | 第26页 |
2.2.8 生理指标测定 | 第26-28页 |
2.2.8.1 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测定 | 第26页 |
2.2.8.2 LT_(50)测定 | 第26-27页 |
2.2.8.3 过氧化氢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测定 | 第27页 |
2.2.8.4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2.8.5 光合速率测定 | 第27页 |
2.2.8.6 叶绿素荧光参数及OJIP曲线测定 | 第27页 |
2.2.8.7 色素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2.8.8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2.8.9 马铃薯根尖Na~+、K~+流速测定 | 第27-28页 |
2.2.8.10 相对含水量及失水速率测定 | 第28页 |
2.2.8.11 叶片膜脂脂肪酸成分分析 | 第28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3页 |
3.1 ScCBF1和StCBF1蛋白序列分析 | 第29-31页 |
3.2 马铃薯转化及分子鉴定 | 第31-33页 |
3.3 超表达ScCBF1与StCBF1基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 野生型和转基因马铃薯抗冷冻性分析 | 第36-39页 |
3.5 野生型和转基因马铃薯抗旱及抗盐性分析 | 第39-42页 |
3.6 低温或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2-45页 |
3.7 低温和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叶片PSII活性的影响 | 第45-49页 |
3.8 低温或干旱胁迫马铃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9 野生型和转基因马铃薯基因表达分析 | 第50-53页 |
4 讨论 | 第53-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