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多倍体概况 | 第10-11页 |
(一)、多倍化的优势 | 第10页 |
(二)、多倍化面临的挑战 | 第10-11页 |
二、减数分裂 | 第11-16页 |
(一)、减数分裂过程 | 第11-12页 |
(二)、减数分裂基因的进化 | 第12页 |
(三)、减数分裂与多倍化 | 第12-15页 |
(四)、减数分裂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三、小麦进化 | 第16-18页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6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0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一)、环境胁迫 | 第20-21页 |
(二)、胁迫生理指标评价 | 第21页 |
(三)、荧光原位杂交和基因组原位杂交相结合的核型分析 | 第21-23页 |
(四)、转录组测序材料的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23-24页 |
(五)、转录组数据分析流程和方法 | 第24页 |
(六)、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 | 第24-25页 |
(七)、统计检验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50页 |
一、抗性植株的筛选及其后代的抗性评价 | 第26-33页 |
(一)、耐热、耐盐植株的筛选 | 第26-27页 |
(二)、耐热、耐盐群体的后代的抗性评价 | 第27-30页 |
(三)、耐热、耐盐群体的抗性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 第30-33页 |
二、抗性群体与对照群体及其后代的核型分析 | 第33-36页 |
(一)、抗性群体与对照群体的核型鉴定 | 第33-35页 |
(二)、抗性群体的整倍体比率显著提高 | 第35页 |
(三)、抗性群体的后代高整倍体比率可稳定遗传 | 第35-36页 |
三、抗性群体与原始群体后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分析 | 第36-40页 |
(一)、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 第36-38页 |
(二)、单价体的单条染色体与基因组的偏好性 | 第38-39页 |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四、减数分裂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40-45页 |
(一)、转录组基因表达水平整体分析 | 第40-42页 |
(二)、小麦减数分裂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42-45页 |
五、病毒诱导基因沉默分析 | 第45-50页 |
(一)、侵染单株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 第45-47页 |
(二)、侵染单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三)、侵染单株中的单价体在单条染色体和基因组的偏好性分析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5页 |
一、抗性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稳定性 | 第50-52页 |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正确分离需要多个相关基因的共同配合 | 第52-53页 |
三、减数分裂相关基因表达与染色体稳定性的关联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