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10-15页 |
1.1.1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 | 第11页 |
1.1.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及分类 | 第11-12页 |
1.1.3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2-13页 |
1.1.4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 第13-14页 |
1.1.5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进程及应用前景 | 第14-15页 |
1.2 超级电容器主要组成部分及器件 | 第15-26页 |
1.2.1 电极材料 | 第15-22页 |
1.2.2 电解质 | 第22-23页 |
1.2.3 超级电容器器件 | 第23-26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8-38页 |
2.1 实验原料、仪器与设备 | 第28-3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2.2 结构性能表征 | 第30-31页 |
2.3 电化学表征 | 第31-38页 |
2.3.1 电极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2 电化学测试体系 | 第32-34页 |
2.3.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34-36页 |
2.3.4 电化学性能参数 | 第36-38页 |
第3章 铬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 第38-54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2.1 Cr_2O_3的制备 | 第38页 |
3.2.2 NiCr_2O_4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3 CoCr_2O_4的制备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3.3.1 Cr_2O_3的表征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 第39-43页 |
3.3.2 NiCr_2O_4的表征以及电容性能研究 | 第43-48页 |
3.3.3 CoCr_2O_4的表征以及电容性能研究 | 第48-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二维材料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 第54-86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4.2.1 GO的制备 | 第55页 |
4.2.2 In_2O_3/RGO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5页 |
4.2.3 MnMoO_4/RGO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5-56页 |
4.2.4 CoWO_4/NiWO_4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84页 |
4.3.1 In_2O_3/RGO复合材料的表征及电容性能研究 | 第56-66页 |
4.3.2 MnMoO_4/RGO的表征及电容性能研究 | 第66-75页 |
4.3.3 CoWO_4/NiWO_4复合材料的表征及电容性能的研究 | 第75-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CoMoS_4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混合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 第86-98页 |
5.1 引言 | 第8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5.2.1 CoMoS_4的制备 | 第86-87页 |
5.2.2 h-RGO的制备 | 第8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 特殊形貌镍钴双金属氧化物自支撑电极的制备及其混合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 第98-116页 |
6.1 引言 | 第98-99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99页 |
6.2.1 类蒲公英状NiCo2O_4/氮掺杂碳/泡沫镍的制备 | 第99页 |
6.2.2 类花状NiCoO_2/泡沫镍的制备 | 第9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4页 |
6.3.1 类蒲公英状NiCo2O_4/氮掺杂碳/泡沫镍的电容性能 | 第99-106页 |
6.3.2 类花状NiCoO_2/泡沫镍的电容性能研究 | 第106-11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7章 核桃壳活性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全固体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 第116-124页 |
7.1 引言 | 第116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16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24-125页 |
8.2 工作展望 | 第12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5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