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抗震鉴定的必要性 | 第10页 |
1.2 抗震鉴定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抗震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抗震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某钢结构厂房的详细调查 | 第14-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4-15页 |
2.2 钢结构厂房详细调查的原因 | 第15-16页 |
2.2.1 使用功能或环境的改变 | 第15-16页 |
2.2.2 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 | 第16页 |
2.2.3 经历过自然灾害等破坏 | 第16页 |
2.2.4 某钢结构厂房详细调查的原因 | 第16页 |
2.3 某钢结构厂房详细调查的范围 | 第16-21页 |
2.3.1 改变前后柱子位移变化 | 第17-18页 |
2.3.2 改变前后柱子内力的变化 | 第18-21页 |
2.4 厂房详细调查的内容 | 第21-23页 |
2.5 厂房详细调查结果 | 第23-32页 |
2.5.1 现状调查 | 第23页 |
2.5.2 基础调查结果 | 第23-24页 |
2.5.3 钢柱调查结果 | 第24-30页 |
2.5.4 屋面系统调查结果 | 第30-31页 |
2.5.5 吊车梁详细调查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对某钢结构厂房抗震鉴定方法的研究 | 第34-55页 |
3.1 某钢结构厂房的抗震鉴定流程 | 第34-37页 |
3.1.1 欧洲规范抗震鉴定的流程 | 第34-35页 |
3.1.2 国内规范抗震鉴定的流程 | 第35-36页 |
3.1.3 某钢结构厂房的抗震鉴定流程的确定 | 第36-37页 |
3.2 某钢结构厂房的荷载取值 | 第37-40页 |
3.2.1 某钢结构厂房的后续使用基准期 | 第37-38页 |
3.2.2 活荷载的取值 | 第38-39页 |
3.2.3 地震动参数取值 | 第39-40页 |
3.3 某钢结构厂房抗震鉴定资料等级划分 | 第40-45页 |
3.3.1 基于欧洲规范的抗震鉴定资料 | 第41页 |
3.3.2 基于中国规范的抗震鉴定资料 | 第41-42页 |
3.3.3 某钢结构厂房的抗震鉴定资料 | 第42-45页 |
3.4 某钢结构厂房抗震鉴定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5-48页 |
3.5 某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性能目标 | 第48-53页 |
3.5.1 抗震性能水准的划分 | 第49-50页 |
3.5.2 抗震性能水准的量化指标 | 第50-52页 |
3.5.3 某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性能量化指标 | 第52-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某钢结构厂房的抗震鉴定 | 第55-81页 |
4.1 某钢结构厂房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4.2 某钢结构厂房地震反应分析 | 第57-59页 |
4.2.1 动力特性计算与分析 | 第57-58页 |
4.2.2 反应谱分析 | 第58-59页 |
4.3 某钢结构厂房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59-78页 |
4.3.1 塑性铰的定义与设置 | 第60-61页 |
4.3.2 反应谱的转换 | 第61-63页 |
4.3.3 厂房的关键性能点分析 | 第63-64页 |
4.3.4 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加载方式 | 第64-65页 |
4.3.5 X向(纵向)加载模式下厂房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65-73页 |
4.3.6 Y向(横向)加载模式下厂房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73-78页 |
4.4 某钢结构厂房的抗震鉴定结果 | 第78-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5.1 结论 | 第81-83页 |
5.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A | 第88-9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