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1 前言 | 第19-35页 |
1.1 苹果轮纹病的危害及轮纹病菌致病机理 | 第19-20页 |
1.2 苹果对轮纹病菌的抗病机制 | 第20-23页 |
1.2.1 抗病结构因子 | 第20页 |
1.2.1.1 皮孔 | 第20页 |
1.2.1.2 木栓层 | 第20页 |
1.2.2 抗病生化因子 | 第20-22页 |
1.2.2.1 酚类物质 | 第20-21页 |
1.2.2.2 酶类物质 | 第21页 |
1.2.2.3 糖类物质 | 第21页 |
1.2.2.4 酸类物质 | 第21页 |
1.2.2.5 矿物质 | 第21-22页 |
1.2.3 免疫反应 | 第22-23页 |
1.3 植物SNARE蛋白家族 | 第23-29页 |
1.3.1 植物SNARE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 第23-25页 |
1.3.1.1 植物SNARE蛋白的分类 | 第23-24页 |
1.3.1.2 植物SNARE蛋白的结构 | 第24-25页 |
1.3.2 植物SNARE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第25-26页 |
1.3.3 植物SNARE蛋白家族在植物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1.3.4 植物SYP121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1.4 植物乙烯信号转导 | 第29-34页 |
1.4.1 植物乙烯信号转导途径 | 第30-32页 |
1.4.2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第32-34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4-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5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5-39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5页 |
2.1.2 菌株和质粒 | 第35页 |
2.1.3 酶及生化试剂 | 第35-36页 |
2.1.4 克隆及荧光定量引物 | 第36页 |
2.1.5 培养基配制 | 第36页 |
2.1.6 抗生素和激素 | 第36-37页 |
2.1.7 试剂溶液配制 | 第37-39页 |
2.1.7.1 MS培养基母液配制 | 第37页 |
2.1.7.2 大肠杆菌质粒DNA提取所用试剂的配制 | 第37页 |
2.1.7.3 活性氧染色所用试剂的配制 | 第37-38页 |
2.1.7.4 台盼蓝染色所用试剂的配制 | 第38页 |
2.1.7.5 检测启动子活性所用试剂的配制 | 第38页 |
2.1.7.6 Westernblot所用试剂的配制 | 第38-3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9-51页 |
2.2.1 苹果轮纹病菌的培养及保存 | 第39页 |
2.2.2 苹果果实、愈伤组织、拟南芥叶片接种苹果轮纹病菌 | 第39页 |
2.2.3 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 第39页 |
2.2.4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2.2.5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40-41页 |
2.2.6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41页 |
2.2.7 PCR反应 | 第41页 |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41页 |
2.2.9 PCR产物的回收 | 第41-42页 |
2.2.10 连接反应 | 第42页 |
2.2.11 大肠杆菌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42-43页 |
2.2.11.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42页 |
2.2.11.2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42-43页 |
2.2.12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43页 |
2.2.13 质粒提取 | 第43页 |
2.2.14 质粒的酶切验证 | 第43页 |
2.2.15 苹果组培苗、愈伤组织及拟南芥植株的转化 | 第43-45页 |
2.2.15.1 苹果组培苗和愈伤组织的转化 | 第43-44页 |
2.2.15.2 拟南芥植株的转化 | 第44-45页 |
2.2.16 烟草叶片的瞬时侵染 | 第45页 |
2.2.17 Westernblot | 第45-46页 |
2.2.17.1 蛋白样品制备 | 第45-46页 |
2.2.17.2 SDS-PAGE电泳 | 第46页 |
2.2.17.3 转膜 | 第46页 |
2.2.17.4 抗体孵育 | 第46页 |
2.2.18 GST融合蛋白诱导及纯化方法 | 第46-47页 |
2.2.18.1 GST融合蛋白的诱导 | 第46-47页 |
2.2.18.2 GST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47页 |
2.2.19 Pulldown | 第47-48页 |
2.2.20 复合体蛋白检测 | 第48页 |
2.2.21 活性氧检测 | 第48页 |
2.2.22 台盼蓝染色 | 第48页 |
2.2.23 氧化还原相关酶活性的检测 | 第48-50页 |
2.2.24 启动子转录活性检测 | 第50页 |
2.2.25 转录组测序 | 第50页 |
2.2.26 序列检索和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84页 |
3.1 苹果MdSYP121基因的分离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51-74页 |
3.1.1 MdSYP121蛋白序列分析 | 第51-53页 |
3.1.2 MdSYP121在苹果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3-54页 |
3.1.3 MdSYP121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54-56页 |
3.1.3.1 超表达MdSYP121愈伤组织的获得和鉴定 | 第54-55页 |
3.1.3.2 超表达MdSYP121愈伤组织膜蛋白的分离及鉴定 | 第55页 |
3.1.3.3 MdSYP121在烟草叶片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55-56页 |
3.1.4 MdSYP121的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56-60页 |
3.1.5 沉默MdSYP121提高了苹果对轮纹病菌的抗性 | 第60-64页 |
3.1.5.1 沉默MdSYP121苹果组培苗的获得和鉴定 | 第60-62页 |
3.1.5.2 沉默MdSYP121苹果愈伤组织的获得和鉴定 | 第62页 |
3.1.5.3 沉默MdSYP121苹果愈伤组织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62-64页 |
3.1.6 超表达MdSYP121降低了愈伤组织和拟南芥对轮纹病菌的抗性 | 第64-68页 |
3.1.6.1 超表达MdSYP121愈伤组织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64-66页 |
3.1.6.2 超表达MdSYP121拟南芥的获得和鉴定 | 第66页 |
3.1.6.3 超表达MdSYP121拟南芥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66-68页 |
3.1.7 沉默MdSYP121提高了氧化还原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及酶的活性 | 第68-72页 |
3.1.7.1 沉默MdSYP121愈伤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68-70页 |
3.1.7.2 沉默MdSYP121愈伤组织氧化还原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分析 | 第70-72页 |
3.1.8 MdSYP121与MdSNAP33互作并形成三元复合体 | 第72-74页 |
3.2 乙烯对苹果轮纹病菌致病性的影响 | 第74-78页 |
3.2.1 乙烯降低了苹果对轮纹病菌的抗性 | 第74-76页 |
3.2.2 乙烯生物合成及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76-77页 |
3.2.3 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77-78页 |
3.3 苹果乙烯受体的鉴定及在抗苹果轮纹病中的作用 | 第78-84页 |
3.3.1 苹果乙烯受体的序列分析 | 第78页 |
3.3.2 苹果乙烯受体基因超表达拟南芥和苹果植株的鉴定 | 第78-79页 |
3.3.3 超表达苹果乙烯受体基因增强了拟南芥对乙烯的敏感性 | 第79-80页 |
3.3.4 超表达苹果乙烯受体基因降低了拟南芥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抗性 | 第80-84页 |
4 讨论 | 第84-92页 |
4.1 MdSYP121影响苹果对轮纹病菌的抗性 | 第84-85页 |
4.2 MdSYP121影响水杨酸的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 | 第85-86页 |
4.3 MdSYP121影响氧化还原相关酶活性及酶基因的表达 | 第86-87页 |
4.4 MdSYP121形成三元复合体影响植株对病菌的抗性 | 第87-88页 |
4.5 乙烯降低苹果对轮纹病菌的抗性 | 第88-89页 |
4.6 苹果乙烯受体对轮纹病菌抗性的影响 | 第89-92页 |
5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8页 |
附录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