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真菌(霉菌)与放线菌论文--念珠菌论文

BDSF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6-36页
    第一节 白色念珠菌的特性概述第6-7页
    第二节 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第7-12页
        一、群体感应的一般概念及其类型第7-9页
        二、白色念珠菌中的群体感应分子第9-11页
        三、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的作用第11-12页
    第三节 白色念珠菌的形态转变第12-24页
        一、导言第12页
        二、Ras1相关调控网络第12-17页
            A、促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路径即MAPK路径第12-15页
            B、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路径第15-17页
        三、二氧化碳感应第17-18页
            A、腺苷酸环化酶感应环境中的CO_2第18页
            B、CO_2感应:碳酸脱水酶的作用第18页
        四、群体感应及其在白念形态转变中的作用第18-21页
            A、法尼醇通过cAMP信号级联发挥作用第19-21页
            B、Tuplp参与了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第21页
            C、白色念珠菌群体感应转录水平分析第21页
        五、pH值对细胞形态的调控第21-22页
        六、影响形态转变的其他路径第22-23页
        七、结语第23-24页
    第四节 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特性第24-32页
        一、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和形态结构第24-27页
        二、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第27-29页
        三、生物膜的药物抗性以及药物抗性的影响因素第29-32页
    第五节 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第32-36页
        一、白色念珠菌的致病因素第32-35页
        二、念珠菌病的一般治疗方法第35-36页
第一部分 以酵母态为起点BDSF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第36-47页
    材料和方法第37-41页
        一、实验材料第37-39页
        二、实验方法第39-41页
    结果第41-46页
        一、BDSF和farnesol对白念MIC的测定第41-42页
        二、不同浓度的BDSF不同时间点对白念菌丝生长的抑制第42-46页
    讨论第46-47页
第二部分 以菌丝态为起点BDSF促使菌丝态转化为酵母态第47-51页
    材料和方法第48页
    结果第48-50页
    讨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的关系
下一篇:IT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