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论文

网络环境中的诗人形象和诗歌传播效果研究

Abstract第2页
摘要第3-9页
第一章 当代诗歌演变进程与诗人形象概述第9-16页
    一、当代诗歌演变进程第9-12页
        1、当代诗歌第9页
        2、诗歌及诗人第9-10页
        3、当代诗歌演变进程第10-12页
            (1) 1949 年到1976 年第10页
            (2) 1976 年到1989 年第10-11页
            (3) 1989 年至今第11-12页
        4、当代诗人个性与创作特点概述第12页
    二、当代诗人形象概述第12-16页
        1、诗人正面说第12-13页
        2、诗人负面说第13-14页
        3、诗人中性说第14页
        4、诗坛的两种现状第14-16页
第二章 诗人形象实证调查研究第16-28页
    一、实证调查说明第16页
    二、认知态度理论在诗人形象调查中的应用第16-17页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设置第17页
    四、调查研究的基本假设第17-18页
    五、研究的延伸假设与自变量设置第18页
    六、受众分析第18-28页
        (一) 诗歌与诗人受欢迎的程度——受众偏好分析第18-19页
        (二) 喜欢诗歌与欣赏诗人的是哪些人——受众对诗歌与诗人认知与态度分析第19-21页
            1、喜欢诗歌的受众基本特征第19-20页
            2、欣赏诗人的受众基本特征第20-21页
        (三) 诗人究竟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形象居多——受众认知与态度分析第21-23页
            1、诗人正面形象调查第21页
            2、诗人负面形象调查第21-22页
            3、诗人中性形象调查第22-23页
        (四) 哪种类型的人对诗人持正面、中性和负面评价——诗人形象与受众特征关系分析第23-26页
            1、诗人正面形象与受众特征关系第23-24页
            2、诗人负面形象与受众特征关系第24-25页
            3、诗人中性形象与受众特征关系第25-26页
        (五) 阶段性研究发现和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第26-28页
第三章 媒体中的诗人形象和网络受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第28-34页
    一、议程设置理论概述第28-29页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在诗人形象研究中的应用第29页
        1、内容分析法第29页
        2、个案研究法第29页
    三、媒体和受众对诗人形象的议程排序第29-32页
        (一) 媒体中的诗人形象内容分析第29-30页
        (二) 网络受众的诗人形象第30页
        (三) 网络受众的诗人形象的个案分析第30-32页
            1、七八十年代诗人代表第30-31页
            2、九十年代至新世纪诗人代表第31页
            3、新世纪至今诗人代表第31-32页
    四、媒体和网络受众、一般受众对诗人形象评价议程排序第32页
    五、诗人形象的假设检验第32-33页
    六、一般受众与网络受众对诗人形象评价比较第33-34页
第四章 媒体与受众对诗坛的关注议题内容分析第34-39页
    一、一般受众关注议题(填写问卷的受众)第34-35页
    二、媒体关注议题第35-37页
        1、谷歌对诗坛关注的议题排序第35页
        2、新浪爱问搜索对诗坛关注的议题排序第35-36页
        3、互联网时代哪些媒体对诗坛给予了更多关注第36页
        4、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对诗人形象及诗歌评价的比较第36-37页
    三、延伸假设的检验第37页
    四、议程设置理论与诗人形象、诗坛关注议题的研究结果的关系第37-38页
    五、认知态度理论与诗人形象、诗坛关注议题的研究结论第38-39页
第五章 诗人形象的提升第39-42页
    一、影响诗人形象的自变量第39页
    二、当代诗人形象现状的原因分析第39-41页
    三、提升诗人形象的几点建议第41-42页
第六章 诗歌受众的培养第42-47页
    一、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第42页
    二、诗歌受众缺失的原因第42-43页
    三、诗歌传播特点与受众消费特征第43-45页
        1、诗歌传播的当代特征第43-44页
        2、诗歌受众消费特征第44-45页
    四、诗歌受众的培养与回归第45-47页
        1、诗歌与受众的关系第45页
        2、诗歌受众的培养与回归第45-47页
第七章 互联网诗歌环境的改善和诗歌前景展望第47-51页
    一、互联网带来的变化第47-48页
        1、概述第47页
        2、网络诗歌的优势第47-48页
    二、互联网诗歌环境现状与影响诗歌环境的自变量第48-49页
    三、互联网诗歌环境改善与诗歌前景展望第49-51页
总结第51-52页
结尾:研究局限与致谢第52-53页
注释第53-54页
主要参考文献、网站第54-55页
附表第55-65页
    表1:受众基本特征分析表第55-56页
    表2:新浪爱问搜索——诗人形象统计表第56页
    表3:赵丽华新浪博客网友评价列表第56-57页
    表4:沈浩波新浪博客,网友评论其作品《恶棍》和人品第57页
    表5:沈浩波新浪博客,网友评论其作品《川北残篇》和人品第57-58页
    表6:沈浩波新浪博客,网友评论其作品《蝴蝶》和人品第58-59页
    表7:芒克新浪博客,网友评论其作品和人品第59-61页
    表8:新浪爱问搜索中的诗人形象与一般受众对诗人形象对照表第61-62页
    表9:诗歌报刊生存状况简表第62-63页
    表10:《网络环境中的诗人形象和诗歌传播效果研究》调查问卷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本体的知识发现实证研究--以二手房领域本体为例
下一篇:国内SARS和甲流疫情的危机管理政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