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极端环境微生物生理特性研究以及菌株鉴定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7页 |
1.1 极端微生物 | 第11-12页 |
1.2 极端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 | 第12-14页 |
1.2.1 极端酶的研究及应用 | 第12-13页 |
1.2.2 极端微生物积累天然产物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 嗜碱微生物 | 第14-16页 |
1.3.1 嗜碱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嗜碱微生物资源开发 | 第15-16页 |
1.4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30页 |
2.1 菌株和质粒 | 第17-18页 |
2.1.1 本实验中使用的菌株 | 第17-18页 |
2.1.2 质粒 | 第18页 |
2.2 试剂 | 第18-21页 |
2.2.1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试剂 | 第18-19页 |
2.2.2 电泳缓冲液 | 第19页 |
2.2.3 抗生素及其他溶液 | 第19-20页 |
2.2.4 革兰氏染色试剂 | 第20页 |
2.2.5 酶和生化试剂 | 第20-21页 |
2.3 培养基 | 第21-2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4.1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23-24页 |
2.4.2 大肠杆菌培养以及常规操作 | 第24-25页 |
2.4.3 氧化微杆菌的培养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2.4.4 一般DNA体外操作 | 第26-27页 |
2.4.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页 |
2.4.6 PCR产物纯化 | 第27-28页 |
2.4.7 革兰氏染色 | 第28页 |
2.4.8 HSL10生长曲线测定 | 第28-29页 |
2.4.9 HSL10基因组文库构建 | 第29页 |
2.4.10 其他 | 第29页 |
2.5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嗜碱菌HSL10的生理特性研究 | 第30-37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结果 | 第30-36页 |
3.2.1 菌株HSL10培养形态观察 | 第30-31页 |
3.2.2 菌株生理生化性质分析 | 第31-35页 |
3.2.3 HSL10液体培养生长曲线测定 | 第35-36页 |
3.3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菌株鉴定 | 第37-47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结果 | 第37-44页 |
4.2.1 显微形态观察 | 第37-38页 |
4.2.2 革兰氏染色鉴定 | 第38页 |
4.2.3 16SrDNA序列分析 | 第38-40页 |
4.2.4 16S-23S rDNA间区分析 | 第40-44页 |
4.3 讨论 | 第44-47页 |
第五章 氧化微杆菌HSL10的基因组文库构建 | 第47-51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结果 | 第47-50页 |
5.2.1 HSL10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47-48页 |
5.2.2 基因组文库效价的测定 | 第48页 |
5.2.3 基因组文库质量检测 | 第48-49页 |
5.2.4 转化子扩大培养和96孔板保存文库 | 第49-50页 |
5.3 讨论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氧化微杆菌HSL10功能基因初探 | 第51-55页 |
6.1 引言 | 第51页 |
6.2 结果 | 第51-54页 |
6.2.1 天然活性产物基因的检测 | 第51-52页 |
6.2.2 酶类检测 | 第52-54页 |
6.3 讨论 | 第54-55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1 | 第66-67页 |
附录2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