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的路由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PLC 简介 | 第9-10页 |
1.2 电力线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3 路由算法分类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2 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 | 第15-41页 |
2.1 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介绍 | 第15-18页 |
2.1.1 基于全电力线的智能家居系统 | 第15-17页 |
2.1.2 路灯控制系统 | 第17-18页 |
2.2 低压电力线网络的信道特性 | 第18-22页 |
2.2.1 阻抗特性 | 第18-19页 |
2.2.2 噪声特性 | 第19-20页 |
2.2.3 衰减特性 | 第20-21页 |
2.2.4 相关的物理层技术 | 第21-22页 |
2.3 低压电力线网络MAC 层技术 | 第22-30页 |
2.3.1 低压电力线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22-23页 |
2.3.2 MAC 层协议 | 第23-30页 |
2.4 PLC 网络的网络层技术 | 第30-38页 |
2.4.1 PLC 网络的组网特点 | 第30-31页 |
2.4.2 PLC 网络中继组网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2.4.3 现有的通信技术标准 | 第32-33页 |
2.4.4 几种常见的路由算法 | 第33-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3 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自动路由技术研究 | 第41-59页 |
3.1 中继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 | 第41-43页 |
3.1.1 以太网中继器 | 第41-42页 |
3.1.2 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的逻辑链路拓扑 | 第42-43页 |
3.2 电力线网络自动路由算法 | 第43-54页 |
3.2.1 电力自动抄表系统概述 | 第43-45页 |
3.2.2 AMRS 采集系统结构 | 第45-46页 |
3.2.3 组网帧格式 | 第46-47页 |
3.2.4 电气距离 | 第47页 |
3.2.5 组网的前提条件 | 第47-48页 |
3.2.6 路由表的初始化算法 | 第48-51页 |
3.2.7 路由的优化 | 第51-53页 |
3.2.8 路由表的动态更新及路由重构 | 第53-54页 |
3.3 仿真与分析 | 第54-58页 |
3.3.1 仿真的条件与参数 | 第54页 |
3.3.2 抗干扰性能分析 | 第54-57页 |
3.3.3 逻辑分层及初始化路由的耗时分析 | 第57-58页 |
3.3.4 路由表优化的耗时分析 | 第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基于鱼群算法的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自动路由算法 | 第59-73页 |
4.1 鱼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9-61页 |
4.2 低压配电网动态路由的数学模型 | 第61-63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61-62页 |
4.2.2 目标函数 | 第62-63页 |
4.3 基于禁忌鱼群算法的自动路由算法 | 第63-66页 |
4.3.1 几个相关的定义 | 第63-64页 |
4.3.2 人工鱼的禁忌搜索 | 第64-65页 |
4.3.3 基于鱼群算法的自动路由流程 | 第65-66页 |
4.4 组网过程 | 第66-68页 |
4.4.1 组网帧格式 | 第66-67页 |
4.4.2 组网过程描述 | 第67页 |
4.4.3 组网过程中的时序控制 | 第67-68页 |
4.5 仿真与分析 | 第68-71页 |
4.5.1 对平面内的节点进行组网 | 第68-70页 |
4.5.2 对固定节点的搜索仿真 | 第70-71页 |
4.5.3 对不同服务需求的组网仿真 | 第71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71-73页 |
5 结束语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附录 | 第8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3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