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的性能与配方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胶黏剂工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2-13页 |
1.3 胶黏剂的主要用途与特点 | 第13页 |
1.4 胶黏剂的组成和分类 | 第13-14页 |
1.5 聚氨酯胶黏剂 | 第14-16页 |
1.5.1 聚氨酯胶黏剂的性能特点 | 第14-15页 |
1.5.2 聚氨酯胶黏剂的组成 | 第15页 |
1.5.3 聚氨酯分子结构的设计 | 第15-16页 |
1.6 丙烯酸酯胶黏剂 | 第16-17页 |
1.6.1 丙烯酸酯类胶黏剂的发展与应用 | 第16页 |
1.6.2 丙烯酸酯类胶黏剂的分类与组成 | 第16-17页 |
1.6.3 丙烯酸酯单体及性质 | 第17页 |
1.7 胶黏剂的粘接机理 | 第17-18页 |
1.8 紫外光固化 | 第18-21页 |
1.8.1 紫外光固化材料概述 | 第18页 |
1.8.2 紫外光固化胶黏剂 | 第18-19页 |
1.8.3 紫外光固化机理 | 第19-20页 |
1.8.4 紫外光固化条件 | 第20-21页 |
1.9 课题研究 | 第21-25页 |
1.9.1 研究目标与难点 | 第21-22页 |
1.9.2 研发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30页 |
2.1 实验主要仪器与原料 | 第25-26页 |
2.2 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2.3 实验流程 | 第27页 |
2.4 胶黏剂制备步骤 | 第27-28页 |
2.5 实验装置 | 第28-30页 |
2.5.1 合成装置 | 第28页 |
2.5.2 固化装置 | 第28页 |
2.5.3 固化样片示意图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不同种类预聚体的配比设计与制备 | 第30-37页 |
3.1 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制备 | 第30-32页 |
3.1.1 合成方法 | 第30页 |
3.1.2 合成路线 | 第30-31页 |
3.1.3 合成步骤 | 第31-32页 |
3.2 合成过程因素控制 | 第32-35页 |
3.2.1 合成温度 | 第32-33页 |
3.2.2 催化剂用量 | 第33-34页 |
3.2.3 反应时间 | 第34-35页 |
3.3 合成原料与配比设计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预聚体含量与性能研究 | 第37-51页 |
4.1 胶黏剂基本性能检测 | 第37-40页 |
4.1.1 剪切强度测试标准 | 第37页 |
4.1.2 180°剥离强度的测定 | 第37-39页 |
4.1.3 固化膜不挥发物质量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4.1.4 固化膜凝胶质量分数测定 | 第39页 |
4.1.5 胶黏剂其它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4.2 预聚体的用量 | 第40-42页 |
4.3 预聚体种类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 | 第42-48页 |
4.3.1 聚酯与聚醚预聚体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4.3.2 聚醚相对分子量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3 芳香族与脂肪族预聚体性能研究 | 第44-46页 |
4.3.4 合成原料的配比对预聚体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 红外表征 | 第48-49页 |
4.5 预聚体的外观胶黏剂的粘度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胶黏剂配方的研究 | 第51-72页 |
5.1 活性稀释的选择 | 第51-57页 |
5.1.1 单官能团活性单体 | 第52-55页 |
5.1.2 双官能团活性单体 | 第55-56页 |
5.1.3 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 | 第56-57页 |
5.2 预聚体的复配 | 第57-59页 |
5.3 助剂的选择与用量 | 第59-68页 |
5.3.1 增塑剂 | 第60-61页 |
5.3.2 偶联剂 | 第61-62页 |
5.3.3 交联剂 | 第62-64页 |
5.3.4 增粘剂 | 第64-65页 |
5.3.5 增强剂 | 第65-66页 |
5.3.6 光引发剂 | 第66-68页 |
5.4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8-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