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次 | 第9-11页 |
| 图目录 | 第11-14页 |
| 表目录 | 第14-16页 |
| 1 绪论 | 第16-28页 |
| 本章引言 | 第16页 |
| 1.1 自由表面旋涡及其识别 | 第16-17页 |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 1.3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9-25页 |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5-28页 |
| 2 自由表面旋涡识别方法的整体设计与平台搭建 | 第28-33页 |
| 本章引言 | 第28页 |
| 2.1 自由表面旋涡识别方案整体设计 | 第28-29页 |
| 2.2 自由表面旋涡识别实验平台搭建 | 第29-31页 |
| 2.3 自由表面旋涡识别实验平台的旋涡观测及分析 | 第31-33页 |
| 3 自由表面旋涡机理研究及其定义与描述方法 | 第33-44页 |
| 本章引言 | 第33页 |
| 3.1 自由表面旋涡机理研究 | 第33-36页 |
| 3.2 自由表面旋涡场中颗粒的运动 | 第36-39页 |
| 3.3 流体空间特征在二维平面图像中的表征 | 第39-41页 |
| 3.4 旋涡的定义及描述方式 | 第41-44页 |
| 4 自由表面旋涡的图像识别方法 | 第44-64页 |
| 本章引言 | 第44页 |
| 4.1 旋涡图像识别方法概述 | 第44页 |
| 4.2 自由表面旋涡图像预处理 | 第44-48页 |
| 4.3 自由表面旋涡图像特征提取 | 第48-59页 |
| 4.4 自由表面旋涡图像特征识别 | 第59-62页 |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 5 自由表面旋涡识别方法在连铸下渣检测中的应用实验 | 第64-86页 |
| 本章引言 | 第64页 |
| 5.1 大包下渣检测简介及解决方案提出 | 第64-66页 |
| 5.2 大包下渣水模实验平台搭建 | 第66-73页 |
| 5.3 基于自由表面旋涡图像识别的大包下渣检测系统 | 第73-82页 |
| 5.4 模拟应用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84页 |
| 本章附录 | 第84-86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 本章引言 | 第86页 |
| 6.1 研究总结 | 第86-87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103页 |
| 附录 | 第103-10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7页 |